我們國家對于危險品的生產、倉儲、運輸與流通有著嚴格的限定,但在實際運營中,許多標準規范往往沒有落到實處。其實,自2005年至今,10年之間在中國發生的涉及危險化工品的事故有4,000多起,相當于每天1.1起。這次天津爆炸事件可以視為倉儲問題;中石油大連石化公司儲存罐著火屬于生產問題;桂柳高速公路危險品罐車著火則歸為物流環節;在消費流通領域則有山西朔州酒店天然氣爆炸事件可作反例…
每一次事故的背后或許都會牽涉到人員的傷亡與財產損失,更重要的是,它們給企業與環境所造成的間接受損往往是難以計量的。另一方面,各類危險品具有不同程度的腐蝕性,考慮到儲存、路況與氣象等不可抗因素均可能導致危險品發生外泄、自燃、爆炸等意外事故。這表示危險品的信息管理與實際危險品管控之間需要建立起緊密的耦合度與關聯性,即在生產環節、運輸環節、倉儲環節以及流通環節中,對危險品的歸類分級、廠家與所有人、儲存運輸設備、用途目的等信息有著詳細的記錄統計。
這種基于數據的危險品監管信息系統可以大幅減緩危險品事故所帶來的損失。如果在這次天津事故中,消防部門獲取到明確而詳盡的危險品儲存信息,前期便會采取防護整改措施,即便發生事故,而整個救援過程會亦會變得更有針對性。以美國的風險管理規劃規范(Risk Management Plan Rule,簡稱RMP)為例,其要求超過140磅(約合63公斤)的危險品都納入該管理體系,違反者將面臨嚴刑峻法;而在德國,所有的危險品運輸車輛都安裝了特殊的衛星定位系統,對其行駛路徑進行了明確限定,并詳細記載車輛出發、行駛和停靠時間何位置,所有信息記錄保持兩年。
危險品管控系統包含前端的測量型終端設備與后端的大型關系數據庫,對車輛司機管理、實時全景監控、主動預警告警、歷史軌跡回放、數據優化分析、多渠道訪問集成等諸多功能,并結合到電子鎖、移動終端等物聯網技術,真正實現了從人,車,貨,環境路況以及應急處理等多角度,提供危險品運輸一體化監控和預警解決方案。
測量型終端具備檢測、計量、定位與通信等多種功能。這類設備與傳統的數據終端有一定的不同。除了防止電氣設備外殼對異物侵入的防護等級(IP等級)之外,不同危險區域內要求使用的數據終端設備亦不相同,大致分為本安型設備和增安型設備。本安設備是指在正常使用與故障狀態下均不會引起火花,引發事故;而增安型設備則僅確保在正常運行條件下不會產生電弧、火花等。
那么危險品經營、運輸、保管企業應該如何選擇符合規范的設備呢?最簡單的方式是根據可燃性物質每年的出現時間來判斷。對諸如勘探平臺、石化廠和輕紡糧食加工車間,其危險物質出現的時間遠遠大于每年10小時,這時本安設備是唯一可供選擇的產品;而對于運輸、危險成品倉儲、加油站等,其危險物質滲透出現的時間不太會超過每年10小時,這時增安型設備是更適合的選擇。
數據的實時獲取與監控給危險品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同時,充分的信息共享能夠更好地聯結供求雙方,使得危險品的儲存大幅降低。有數據顯示,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的石化產品供求分析系統能夠將中間環節的儲存量降低65%以上,并且在運輸環節中減少80%以上的泄露損耗,這將為后續加工企業顯著降低運營成本;另一方面,大數據分析平臺能夠對不可預測的風險進行實時評估,根據周邊環境或危險品數量變化作出預警,指導決策制定。
更重要的是,但與危險品有關的事故產生,或者危險品周邊發生了自然、人為災害。在各環節中所積累的數據能夠給救援提供至關重要的決策依據,同時結合人員、財產、環境保護等應急方案,制定出綜合有效的應對方案。
全球各國在危險品產業的各個環節都有嚴格的限定規范,而在此背后,信息系統與大數據管理將能夠發揮巨大的潛力作用。在物聯網與智慧工廠的話題風起云涌的今天,將目光收窄,聚焦于與危險品有關的領域或許更加重要。通過RFID、智能數據終端、結合大數據分析平臺,相信建立全面完整的信息化系統將給危險品產業帶來更安全、高效的監控管理平臺,同時給IT基礎架構廠商、云計算與大數據運營商,以及終端設備廠商打開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