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能根據“庫存”給超市下單;汽車,能根據主人的作息時間自動啟動;手機,掃一掃便能獲知超市里的每塊羊肉出自哪只綿羊的哪個部位、生前吃過哪些草、喝過哪里的水……看起來這似乎有點兒像科幻小說描述的場景,但現在,這樣的“智慧生活”離我們已越來越近。
一種改變未來的新力量——物聯網,儼然開辟出了一個嶄新的領地。
物聯網的概念,其實早在上世紀末就已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提出。2005年,國際電聯將其正式寫入報告,并描繪出其內涵、前景。隨著傳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這一原本單調的概念漸次從紙面走向現實。美國著名思想家、華盛頓特區經濟趨勢基金會主席杰里米·里夫金提出,物聯網是新興協同共享模式的“科技精神伴侶”,它將把這個集成世界網絡中的所有人和物連接起來,徹底顛覆人類經濟社會,同時徹底轉變人類在地球上的生活方式。美國獨立市場研究機構Forrester認為,到2020年物物互聯的業務和人與人通信業務的比例將達到30∶1,物聯網將成為下一個萬億元級別的信息產業業務。
由此產生的力量不容小覷。物聯網綜合運用多種最先進信息技術和設施,使高科技真正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前面提到的生活場景只是物聯網改變未來世界的表現之一。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把自然資源、生產流程、物流網絡、消費習慣等與經濟、社會生活相關的各種數據都用傳感器和相關軟件連接到信息處理平臺,物聯網能實現信息深度共享和匹配,從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經濟生產的各種不必要成本。
可以預見,物聯網將使生產組織方式、實施方式產生巨大變化,很有可能會成為下一次產業變革的誘發因子。在高盛發布的《物聯網:正成為下一個大趨勢》報告中,物聯網被視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
搶占物聯網的發展先機,就是搶占下一輪科技經濟競爭的制高點,這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金融危機后,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將其作為經濟復蘇的技術動力,在物聯網基礎設施、關鍵技術及產業標準等領域投入巨資。如美國政府在金融危機后積極響應IBM的“智慧地球”理念,把它作為其國家戰略,投入巨資深入研究智慧型基礎設施。歐盟將發展物聯網作為推動歐盟數字經濟的重要動力,于2009年制定了《歐盟物聯網行動計劃》,著力來構建科學合理的新型物聯網管理框架,強化信息安全。日本也在2009年推出I-Japan戰略,在U-Japan基礎上強調電子政務和社會信息服務應用。
當前,物聯網產業仍處于產業發展的初期。它既存留諸多產業發展難題,也蘊含著無窮的改變生活、變革生產的潛力。我國應及時加入物聯網技術攻關的科技競爭,與世界科技巨頭共同挖掘物聯網改變世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