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個場景,家里或辦公室的植物快干透了,花盆指令房間中的恒溫調節器關閉加熱。現在,我們把這種聯想拓展到商業化溫室或者生鮮航運集裝箱,相關技術就成了一項重要命題。
諸如恒溫調節器和花盆這樣的日常物品現在可以接入網絡提供新服務,這個互聯的世界正支撐并在某種程度上轉變醫療保健、工業生產、汽車與交通、供應鏈、零售、公共事業、環境、農業等行業。這樣的產品在全球范圍內爆發式出現,并將最終在方方面面影響每個人。
但不妨先稍稍回顧一些背景。
我們身處工業4.0時代,以生產過程的改進節奏不斷加快為標志。從工業1.0(蒸汽時代,1780年)到工業2.0(電氣時代,20世紀初)花了130年,又用了大約70年進入工業3.0(信息時代,20世紀70年代)。這一次,我們用了35年左右的時間實現了向工業4.0的跨越,進入當前的超互聯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將被改變的,不只是生產與貿易形式,而且是人類生活的整體。
也許,較之于寬泛的工業4.0概念,我們正身處第三波互聯網浪潮這一觀點更為實際:上世紀90年代,10億用戶接入了固定寬帶網絡,到了2000年,移動電話連接起了另外的20億人口。到2020年,小到手環,大到汽車,物聯網有潛力將10倍于這個數量(280億)的設備互聯互通。
解剖物聯網
物聯網本質上是把物理設備通過互聯網連接形成的網絡,一個用來形容一個新興技術領域的時髦詞匯,正是這種技術在重塑著我們的生活工作方式。但物聯網的潛力真正被認識到了嗎?我們是否準備好迎接新一輪工業革命浪潮?
所謂“物”包含所有自身狀態或身份能被傳輸進一套互聯基礎設施的物理實體。只要能安裝傳感器,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物聯網的節點或終端——一株植物、牧場里的一頭奶牛、家用冰箱、街道上的路燈或者航運集裝箱。
“物”身上安裝的傳感器部件,負責收集和傳輸關鍵數據如溫度、高度、速度、亮度、運動、能量、濕度、血糖、空氣質量、土壤濕度或者位置信息······你可以充分發揮想象。過去,產品和服務通常要訴諸于模擬或機械操控一套由硬件、傳感器、數據存儲、微處理器、軟件和連接問題通過各種方法構成的復雜系統,但人類和科技正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得益于數據處理能力與設備小型化方面的大量改進和不斷降低的成本,以及日益精細的安全分級管理,所謂智能或互聯產品成為可能。通過開發無處不在的無線連接,這些產品通過傳感器已經可以與互聯網直接或是與聯網設備交換數據。此外,用于分析數據的軟件已經得到顯著優化,為我們打開了競爭與增長的超互聯新紀元大門。
案例分析:物聯網生態系統——四層架構
所有這一切把我們帶到岔路口,產業可以選擇坐以待斃或者選擇擁抱新技術顛覆性的力量,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機遇、市場和產業,如果你認為這只和高新企業或硅谷相關,那就錯了。
讓我們以貨物盜竊為例來做進一步闡述。
貨物盜竊現在是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違法產業,最終影響甚至可延伸至消費者在收銀臺的支付價格。試想一下,不久的將來,在供應鏈中可視化此類活動的可能。此外,每年浪費在配送冷鏈中的巨量藥品、高達25%的易腐食品,皆是由于溫度波動和產品變質。探測、預防此類損失,意外著一個龐大的市場,尤其對于亞太地區,這里培育或生產的產品被轉運到全球各地,且常常暴露在此類風險中。
在類似的情境中,物聯網成為了偉大的難題解決者,將極大地惠及供應鏈、物流和航運公司——轉運藥品、糧食、藝術品、機器或是其他對終端用戶來說位置和狀況信息非常重要的貨物。AT&T的Cargo View with Flight Safe服務就是物聯網在這方面的一則運用案例。該方案采用裝備傳感器的小型設備,對于運輸中的貨物,幾乎可以從世界任何角落(陸海空)向某處控制中心交換位置、溫度、震動影響、壓力等數據。這有助于企業遠程監控、跟蹤高價值資產,相應地確保了供應鏈可見性。所有這一切將會削減開支、創造經營效益并開創新的收入來源。
從技術和工業角度理解這個物聯網方案的一個簡單方法是把它看成四個層次的架構。第一層是互聯互通的設備或者實物。第二層是基礎連通層,向全球傳輸數據。這包括本地網絡、短距離無線技術,例如近場通信、Wi-fi、藍牙、紫蜂、甚至是接入安全有線以太網的固定設備,也包括最先進的長距離蜂窩數據網絡。連接制式正從1G(AMPS), 2G(TDMA/CDMA和GSM/GPRS/E-GPRS), 3G(UMTS/HSDPA/HSPA+)發展到4G(LTE/LTE-Advanced),而5G正規劃把已有連接和新型網絡融合到超窄帶或者下一代移動網絡中。
第三層架構是平臺:它是控制中心所在,是對基于云存儲和物聯網的數據進行智能整合的節點。在航運公司的案例中,就是企業能夠通過各種終端設備遠程監控和管理物流的平臺。
第四層是方案和/或應用。這層架構包括不同行業解決方案,例如工業自動化、遠程醫療、可穿戴設備、聯合運輸、智能城市和互聯網汽車。
至關重要的是要理解不同垂直領域的企業所需要的應用,并不只是簡單地接收機器產生的原始數據,而是能夠幫助他們迅速而有效地解釋這些經由網絡傳回的信息。
因此,數據分析扮演了關鍵角色。通過云平臺數據發掘與高級算法分析,并假以物聯網的能量和全球性規模,數據分析正在轉變企業經營績效。通常,數據發掘與分析包含描述性分析-發生了什么和判斷性分析-為什么會發生。手握這些數據,系統可以提供預測性分析-將要發生什么和指定性分析-怎樣使之發生。在AT&T,我們稱之為信息最優化能力。
物聯網架構廣義地分為兩類:針對消費者或者以人為中心的物聯網;涉及企業和商業核心資產的工業物聯網。物聯網的效能不是由一家公司或組織決定的,維系所有架構層次和元素的是它們存在和運行的生態系統——工業術語來說就是專業的服務或者完整的解決方案。只有不同生態系統真正互相信任,解決如何平衡好新的連接浪潮和智能數據的問題時,才會出現新的商業模式。從現實意義上說,要在這樣的環境中運行,以可控安全方式共存的能力是必要的。即使是在IT產業中,采取“友敵”戰略比單純地競爭要明智得多。
工業物聯網的采用策略
物聯網機遇存在于幾乎所有產業,但尤其是在傳統領域,物聯網可發揮最大潛能,例如物流、交通、重型設備和城市基建。這些產業體量巨大,哪怕是效率的一點微小變化,比如其中任何一個產業效率提高百分之一,即可節省數百億美元。只需看一看當地出租車新市場和預訂住宿服務正如何重塑出租車與酒店產業,待在安樂窩里的傳統企業是時候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許多客戶把物聯網視作商業最高戰略和IT優先戰略。但是,想要采用物聯網升級或重整業務的企業應當小心前進。顯然,與合適的合作伙伴共事很重要,但他們需要仔細準備。
想要在不久的將來從工業物聯網獲取實際收益,我建議企業考慮以下措施:
1. 在跑之前先學會走路——企業在部署戰略前必須要規劃終端到終端的解決方案,找到解決方案供應商進行一段時間的試驗也許是執行和快速學習的最優選擇。
想要成為物聯網用戶并期望真正從中獲益,同時全盤考慮整個商業模式十分重要。加入物聯網涵蓋整個生產、銷售、服務管理和IT組織。從首席市場/信息官提出想法到你設計產品、設定戰略和籌措資金,物聯網將影響經營的每個環節。想要物聯網效益最大化,需要在從頭到尾整個流程植入新的商業模式。這不是一蹴而就的。
2. 展示收益——定義明確的成功標準,再去開發并執行一個商業計劃,以便量化預期投資收益。在投資新興技術前,股東想要看到實實在在的利益——能夠節省資金或是產生新股票。為了獲取董事會和高管層的支持,這是十分必要的舉措。
3. 每個人/每個項目都需要擁護者——任命物聯網項目的高級主管,解決可能產生的復雜問題。這名高管需要協助推動采用和修正的過程,這并不像給團隊引入新軟件那么簡單——其中包含數據收集與分析,而價值在一段時間后才會顯現。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看到小型企業能更加快速地引入物聯網,他們也正在非常積極地開發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新應用。
4. 耐心是美德——啟用物聯網需要時間且常常要求新工作方式。企業需要克服技術和商業挑戰來釋放潛力。利用自定義可拓展的現有設施是更快走向市場的方式,一經走到這一步,通過利用物聯網的聯網與數據解析能力,開發響應市場情況的情報和預測,就可以實現保持競爭優勢。
創新一詞在商業領域幾乎成了陳詞濫調,但是相對于萬眾創新的淺層次,罕有企業真正擁抱創新。當今商業領域,創新不只是增長催化劑,更是事關生存的重要使命。人人都想要創新——更大的問題是創新究竟是什么、如何實現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