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一直是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問題,特別是如今路上的車越來越多,會開車的人也越來越多,駕駛員水平參差不齊,使得本應為人們帶來便利的汽車成為潛在的傷人“利器”。盡管有關部門一再重視道路交通安全,并出臺了諸多政策,但是并沒有杜絕不文明甚至違法駕駛行為。從被打的女司機到解體的馬自達,從駕駛員素質到汽車本身的質量問題都成為網友討論的焦點。筆者在看到這一個個“頭條”后腦海中卻想到了另一個詞——車載物聯網。
車載物聯網目前還屬于發展的初期階段,但是憑借其先進性和智能型,未來或將普及成為“標配”。在2015年初舉行的國際消費電子展會(CES)上車載物聯網絕對是不容忽視的亮點,或許是政策的不同,國外在車載物聯網領域發展要比國內領先不少。
本質上車載物聯網是一個巨大的無線傳感器網絡。每一輛汽車都可以被視為一個超級傳感器節點。通常一輛汽車裝備有內部和外部溫度計、亮度傳感器、一個或多個攝像頭、麥克風、超聲波雷達,以及許多其他裝備。此外,未來的汽車將配備一個車載計算機、GPS定位儀和無線收發裝置。這使得汽車之間,以及汽車和路邊基站之間能夠無線通信。這種前所未有的無線傳感器網絡擴展了計算機系統對整個世界的感知與控制能力,并可以讓信息在本地產生和共享,不必涉及龐大的基礎設施。
通過這個簡單的介紹就可以看出車載物聯網可以讓汽車智能化,有一定的判斷力,從而彌補人力操控的一些缺陷,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汽車行駛的安全性和效率。有了這個“智能大腦”或許汽車的超速、駕駛員的疲勞駕駛或者闖紅燈等行為會大大降低,而且將所有汽車并入一個共同的網絡對于保證道路暢通也有很大的幫助,從而避免交通擁堵。
如此看來車載物聯網的百利而無一害了,可惜事實并非如此。以上筆者介紹的只是車載物聯網的部分作用,除了這些車載物聯網還可有商業應用、信息娛樂應用等功能。簡單來說,不少朋友在開車時會收聽廣播或者音樂,而有了車載物聯網你能收聽的將遠不止這些,你可以登上社交網絡,查看汽車周圍的信息,甚至看看最近的商場都有什么商品在打折等等。屆時手機將會被“集成”到汽車內部,甚至更加智能,更加具有針對性。
對于很多車主而言,信娛樂應用可以說是一種新的享受形式。但是在筆者看來它卻成為了一把雙刃劍。開車是一件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稍不留神就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后果。特別是對于很多新手而言,分心二用簡直就是在奔向交通事故的懷抱,本來剎車油門在緊張的時候就分不清楚,這時候如果心里還想著剛剛的朋友圈或者促銷信息,結果如何就顯而易見了。
車載物聯網在“合適的”車主手里妥善利用可以帶來良好的體驗,不僅讓出行更加效率安全還能更加豐富有趣,但是在“不合適的”車主手里,那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安全和便捷是一道讓人糾結的選擇題。先以手機為例,這款如今幾乎人手一部的智能設備已經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習慣。根據調查結果表明,手機離開身邊幾分鐘有些用戶就會坐立不安,感到焦慮。因此,即使現在交通法規中明確禁止開車打電話等行為,我們也會看到不少車主仍舊“鍥而不舍”,而有些乘客似乎對此也“欣然接受”了。不久前結束的高考,全國新課標I卷作文題目不就是由此而來嗎?
當車載物聯網普及后,分散駕駛員注意力的東西將更多,必然會有很多車主無法做到專心駕駛,道路行車安全將面臨新的挑戰。援引人民網《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的統計數據,我國2014年底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歷史新高,為15447萬輛,比2013年末增長了12.4%。其中,民用轎車數量增長了16.6%,達8307萬輛;私人轎車增長了18.4%,達7590萬輛。
伴隨著汽車數量的增加,這份統計公報還指出全國道路交通事故萬車死亡人數為2.22人,比2013年底萬車死亡人數2.3人下降了5%,但通過2014年汽車保有量數據可得出2014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34292.34人,比2013年的死亡31604.3人增加了2688.04人,增長率為8.5%;相比2012年的死亡30222.5人,增加了4069.84人,增長率為13.46%;相比2011年的死亡29618人,增加了4676.34人,增長率為15.78%。
在這一串串觸目驚心的數字背后是一個個悲傷地家庭,這是給駕駛員敲響的警鐘。但是在筆者看來,盡管交通事故頻發仍舊有不少車主抱著僥幸心理,按照自己的習慣飛馳在道路上,車流間。如今汽車工業快速發展,無人駕駛汽車也開始進入公眾的視線,這或許是一個好消息,通過靈敏的傳感器,汽車自身的“判斷”或許要比駕駛員更加理智,冷靜。但是如果真的將自己的生命交給冷冰冰的機器,安全感又能有多少呢?
科技的進步為我們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同時它的陰暗面我們也無法忽視。如果汽車駕駛員的素質跟不上去,車載物聯網的出現究竟是福是禍還很難料定。從發展道路來看,車載物聯網的推動不僅需要汽車制造商、本地零售商和消費者的支持,同時也離不開政府的基礎設施構建。在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前,筆者認為安全應用必須要排在首位,初期車載物聯網的核心功能應以安全為主來進行構建,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每位駕駛員和乘客感受汽車電子化帶來的不凡體驗,讓消費者成為最終受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