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成百上千萬的中國人心驚肉跳又心懷憤慨的帶著好奇、壓抑、震顫的心情觀看了這部一個多小時的紀錄片。一系列看似聳人聽聞的數據與畫面都在向我們傳達一個概念:再不為環保做出點實際行動,你我及我們的后人都會死在這場人為的災難里,我們的每一次呼吸都在滑向疾病與死亡。
根據據視頻內容,我們國家60%的PM2.5來自燃油燃煤,且燃煤量已經超越了全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光是河北省就燒了全世界6%的煤,并且違規排放的企業沒有得到任何管理。
全國柴油車排放了80%以上的機動車污染,而大多數柴油車的排放設備全是造假,大氣法的執法主體受利益方影響,至今是個謎。環保部門在GDP掛帥的政府里,沒有任何的影響力,我們為了經濟的增長,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霾”字當頭,這對于一些重污染企業來說可能是滅頂之災,但對環保企業而言,卻可謂是迎來了發展的艷陽天。由于中國地大物廣且環境復雜,要做好環境監管自然要借助技術手段實現,好比環保物聯網。
環保物聯網
環保物聯網是物聯網技術在環保領域的智能應用,通過綜合應用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視頻監控、衛星遙感、紅外探測、射頻識別等裝置與技術,實時采集污染源、環境質量、生態等信息,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全覆蓋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推動環境信息資源高效、精準的傳遞,通過構建海量數據資源中心和統一的服務支撐平臺,支持污染源監控、環境質量監測、監督執法及管理決策等環保業務的全程智能,從而達到促進污染減排與環境風險防范、培育環保戰略性新型產業、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事業科學發展的目的。
針對環保物聯網話題,本文采訪了東軟集團公共解決方案事業部環保業務咨詢總監蘇文革,他表示目前國內從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控、環境執法、環境應急等方面廣泛采用物聯網技術,提升了環境管理能力。在環保領域,目前中國最大的物聯網應用是國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構建了國家、省、市、重點企業的四級監控體系。
污染源監控和防治是智能環保物聯網建設的關鍵,需要建立完善的污染源在線物聯網監控工程,通過在全市范圍內布置大氣、水體、固體廢棄物、特征污染物、輻射等監管物聯網,多方位、全時段地對各種可能的污染源進行在線監控,實現事故早發現、早預警,為環境事故及時、有效的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污染源在線物聯網監控工程至少要包含:流域內城鎮排水系統及水污染治理設施物聯網監控系統、河道運輸污染物排放物聯網監管系統、大氣環境質量物聯網監測系統、機動車尾氣排放物聯網監控系統以及固危廢物聯網動態監管系統。
目前國外環保建設起步較早,如哈佛大學CitySense(感知城市)項目、美國大鴨島生態環境監測系統等項目從方案創新、技術應用、管理機制、公眾參與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而我國國務院早在2011年就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15年1月,新的環保法正式開始執行,并且國家在十二五期間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來保障環保物聯網的建設,如《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等。
現在環保部門相比以前權力有所增強,為環保物聯網的建設和運維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但各地由于經濟發展程度和污染程度不同,各地建設的情況也有所不同,需針對各地的不同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系統建設。相對國外,我國環保物聯網的發展路還很長,任重而道遠。
智慧環保
伴隨智慧城市項目的推進,各地在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方面都比較重視,一些地方政府更是把智慧環保的建設列入智慧城市的重點項目工程中。
我國環保物聯網目前正處于從“數字環保”向“智慧環保”過渡的關鍵階段,在以往環保部門的建設體系中,主要針對“水”、“氣”、“排污企業”進行數據和簡單的視頻監控,環保局各業務部門各司其職,單獨監管所轄范圍,實現“數字環保”,即簡單的將數據獲取上來,僅實現了物聯網概念中的“感”與“傳”,但隨著檢測數據量的增大,執法力度要求的提高,現有的系統明顯已無法滿足對智能監測預警、業務決策支撐、事故應急指揮、多業務聯動推進等智能化應用的要求,環保行業開始向“智慧環保”轉型。
“智慧環保”基于物聯網的概念,在傳統“數字環保”的“感”和“傳”的基礎上,著重加強了“知”和“用”的功能,通過建設基于省、市一級的環保局大平臺,將各業務系統的數據模塊進行有機整合,并在前端感知系統增加智能應用設備,強調在獲取大量數據后對信息進行智能分析,整合成“有用”的數據提供給各業務部門,并針對各業務應用場景提供實時、準確的信息化支撐,真正實現智能化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