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信息化時代,Facebook的一炮而紅,讓不少人看到了開放平臺的強大吸引力。谷歌、微軟等互聯網巨頭,開始競相推出自己的開放平臺戰略,以求追趕互聯網發展的新潮流。然而,庖丁技術認為,物聯網設備對開放平臺的需求遠大與互聯網用戶。
什么是開放平臺
開放平臺(Open Platform)是指在軟件業和網絡中軟件系統通過公開其應用程序編程接口或函數來使外部的程序可以增加該軟件系統的功能或使用該軟件系統的資源,而不需要更改該軟件系統的源代碼。
物聯網為什么需要開放平臺
在物聯網普及化之后,面對眾多不同品牌、不同平臺與APP形態的終端設備,不論消費者還是從業者都需要一個對多方設備具有統一接口與協同標準的交互管理方案。
物聯網開放平臺解決什么問題
從消費者和從業者角度看物聯網下的連接交互管理應用:1.遠程管理;2.交互協同;3.單應用管理中心。滿足第一點的產品很多,實現第二點的具備強勢市場占有率,做到第三點單應用就可跨品牌管理交互所有智能設備的則很少。
三種實踐模式
目前在把握到這一趨勢的企業中有三種實踐模式:
1、第一種是以某款硬件產品作為“中心”,打造硬件開放平臺,如小米路由;
2、第二種是以某款具有一定用戶量的跨系統應用作為“中心”,如UC瀏覽器;
3、第三種是以一個建立在云端的物聯云平臺為“中心”,打造物聯開放平臺,如國內的樂聯網與Yeelink,國外的Pachube。
第一種模式,第一種以硬件產品作為“中心”是帶有極強自身特色針對性的布局方案,不能在物聯同業者中通用,初期市場操作難度極大,邊際成本高,己身首先需要建立一定的產品線。
第二種模式,第二種在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或者可以,在物聯網則行不通。
第三種模式,第三種基于一個統一的云上的“物聯開放平臺”更具實際性。因為目前智能設備市場沒有誰算得上絕對領導者,以“云為中心“比以“硬件為中心”,更容易實現布局。切入口是面向不同智能設備用戶和從業者提供整體系統性解決方案。
在產業鏈的地位
產業鏈基本分為七個環節:1.研發、2.生產供應鏈、3.云端建設與運維、4.跨系統平臺的客戶端開發、5.啟動資金、6.銷售回款、7.用戶服務
發展歷程
2006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提出kansei平臺
2009年:新一代總控平臺
2011年:2011粵港控制平臺
2012年:電子發展基金建議物聯網數據公共服務平臺
2013年:廣東省物聯網專項物聯網質量公共服務平臺
2014年:物聯網開放平臺
D1Net評論:
毫無疑問,物聯網開放平臺,對從業者,價值在于通過物聯網開放平臺與其他任意設備實現對接衍生更多的聯動應用場景;對用戶,是物聯網開放平臺的用戶端成為消費者的物聯管理中心;對第三方,則是物聯網海量的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