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剛剛發布了 2015 年的技術發展趨勢報告。報告認為明年的技術轉移將開始加速,而中國的技術市場則與國內發展放緩、挑戰不斷的經濟形勢截然相反,其繁榮程度足以引領世界。
首先是智能手機。IDC 預計,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將達到14億,市場規模達 4840 億美元,其中平板手機和中國將是主要增長引擎。明年平板手機的增幅將達到 60%。而中國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將達 5 億部,占全球出貨量的 1/3 強,而滲透率已經飽和的美國只是中國的 1/3。而且中國市場上物美價廉的國產手機將占據主要位置,預計占到明年售出的智能手機中的 85%,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也將占到 40%。不過國內廠商之間的排位有可能會受到最近高通反壟斷案以及部分廠商發起的專利戰影響。
不過 IDC 認為明年可穿戴設備仍未到爆發期,預計明年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只有 4000 到 5000 萬。而移動應用規模將達 1500 億美元(中國占 18%),但下載將出現放緩。不過企業移動應用會出現 1 倍以上的增長。
2015 年中國的網民數也將超過 6.8 億,這個數字是美國的 2.5 倍。而且隨著寬帶中國項目的推進,IDC 預計全國 95% 的城市人口將可實現高速寬帶接入。
在信息與通信技術消費方面,預計 2015 年中國的支出將達到 4650 億美元,比上年增長 11%。中國市場的將為全球技術板塊的增長貢獻 43% 的份額。
IDC 總結的另一個重大發展趨勢是技術轉移的節奏開始加速。按照 IDC 的定義,1960 至 1980 年代的主機時代屬于第一代,1980 至 2010 年代中期的 PC 與互聯網時代屬于第二代。而以云計算、移動、社會化、大數據為標志的技術屬于第三代。盡管明年的技術與通信開支增幅只有 3.8%(3.8 萬億美元),但是第三代平臺技術卻發展迅速,預計增長率將達到 13%。相比之下,舊技術的增長幾乎停滯,已經接近衰退的地步。IDC 更預測到明年下半年將全面轉入衰退。
在第三代技術里面,云計算數據中心是移動、社交與大數據技術的引擎。IDC 預計,2015 年云計算的市場規模將達到 1180 億美元,其中公有云開支將達 700 億美元。但是數據中心的建設成本高昂、風險很大。IDC 預計,2015 年會出現大浪淘沙的局面,業界的主導仍然是 Amazon、Google、微軟以及 IBM。IDC 的首席分析師 Frank Gens 認為,其他的技術公司應該專注于自己擅長的東西,通過租用而不是自建這些基礎設施。他預計明年可能會出現 Facebook(盡管 Facebook 剛剛建成了自己的下一代數據中心)與微軟或 IBM、Amazon 與 HP 這樣的合作組合。
雖如此,IDC 預計中國 3、4 年后將會誕生 1、2 個云計算領域領導者的主要競爭對手。這可能會從 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中誕生,這些公司建設數據中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支撐自身業務發展,但是也可能會像 Amazon、Google 一樣最終把這些云基礎設施變成新的業務。而聯想昨日也披露下一步計劃在全球范圍內建設數據中心。
在通信領域,無線數據無疑是最主要的引擎。明年預計市場規模達 5360 億美元,其增長也是該板塊最大的,達到了 13%。
大數據方面,IDC 認為數據即服務會催生出新的大數據供應鏈。預計明年大數據相關的軟硬件及服務市場規模將達 1250 億美元。而富媒體(音視頻與圖像)分析會成為大數據的重要驅動力,會出現至少 3 倍的增長。產業鏈會出現頂級 IT供應商提供數據即服務平臺,而分析公司則在此基礎上提供增值服務的局面。在分析對象上,物聯網會成為主要的關注點之一,未來 5 年的復合增長率可達 30%。
物聯網本身也在快速擴張。明年市場將有 14% 的增長,規模達到 1.7 萬億美元(2020 年達 3 萬億美元),而且其中 1/3 的開支會來自于 IT/ 電信行業外。在此機遇下,IDC 預計若干傳統 IT 供應商(可能是思科、IBM 及英特爾)會轉型為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而預測性維護則會成為物聯網解決方案的重要門類。
IDC 預計,新技術的結合將萌生出新的業務創新平臺,引發全行業的變革。各行業 1/3 的市場領導者會被 IT 產品與服務供應商顛覆。比方說金融領域的支付服務(預計 2 年內 2% 的全球支付將以比特幣結算),而物聯網技術將滲透到城市安全、市政工程、公共交通(到 2018 年將占政府開支對的 25%),定位服務將擴張到零售行業。而基于云的行業數據及服務平臺數也將急劇增長至 60 個。
安全方面也會受到新技術的滲透。預計 2015 年邊緣層安全中 15%(2020 年超過 50%)的移動設備將采用生物識別技術。核心層安全中,2015 年預計 20%(2018 年達 80%)的受監管數據將會進行加密。到 2017 年,55% 的企業將收到定制化的威脅信息數據。
3D 打印也將快速發展。預計到 2015 年該領域的開支將出現 27% 的增長,達 34 億美元,到 2020 年,10% 以上的消費者產品將通過 3D 按需打印技術制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