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我國已有47項物聯網國家標準正式立項,79項物聯網國家標準立項完成公示,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物聯網工作組的組織架構亦趨于完善。
然而,標準研發的相對領先并不能遮掩我國物聯網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現狀。早在2011年,物聯網白皮書中就指出,雖然我國在傳感器、RFID、網絡和通信、智能計算、信息處理等領域的技術研究能力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也取得了一定突破,但由于信息產業長期的基礎性瓶頸和大型應用系統綜合集成能力薄弱,我國在物聯網核心技術上與國外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部分技術領域沒有掌握核心技術,長期受制于人;二、大部分技術領域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以跟隨為主,處在產業鏈低端。經過幾年的發展,情況有所好轉但仍不容樂觀。傳感器產品領域,高精度、高敏感度分析、成分分析等技術處于中低水平,高檔傳感器大多依賴進口,70%以上芯片來自國外;識別技術方面,缺乏自主可控的標簽芯片和讀寫器芯片,標簽制造技術提升空間較大,RFID中間件技術與國外差距較大,標簽打印機和貼標機基本被國外壟斷;儀器儀表部分產品產量可觀,但產業規模尚需拓展,物聯網相關的數字化、網絡化儀器儀表有待向高端制造轉型。
造成如此現狀的原因多種多樣。部分地方政府及企業用戶對國產品牌的天然不信賴;物聯網企業創新意識薄弱,容易走跟隨戰略;各部門、各行業、各地區間條條框框、分割嚴重;對市場需求把握不甚明確;項目大多處于示范階段,商業化應用不足……CMIC認為,與很多高新技術產業相比,我國物聯網產業研究工作啟動較早,與國際市場之間的差距最小,因此,我們更應抓住機會,努力完善政府推動、社會資本參與及各種所有制企業主導的良性發展模式,克服以上種種問題,爭取實現物聯網產業標準研究與實際應用兩條腿走路,互不偏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