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可穿戴設備已經掀起了一股炒作的熱潮,但這個行業尚處在初級階段,還有很多東西尚待探索和挖掘。對于可穿戴設備制造商來說,要想打造出成功的受到市場歡迎的產品,有以下 6 個因素需要考慮:
1) 如何制造影響又不至于太過顛覆?
可穿戴要想成功需要改變行為并改善結果,但又不能對用戶的生活方式造成太大的破壞。
以健康和健身腕帶為例,如果這些東西不能幫助用戶變得更加積極,也就無法帶來太大的價值。另一方面,如果它們對用戶日常行為干擾過多(各種通知機制),用戶可能就會感到不適進而拒絕再用這些設備。以平滑且微妙的方式影響用戶行為和生活方式是成功的關鍵。
2) 可穿戴要作成時尚的還是無形的?
如果觀察市場領導者的做法你會發現他們賭的是前者。Fitbit 與 Tory Burch 合作設計下一代可穿戴設備,蘋果可能也開始從技術與人文的結合轉變為技術與時尚的結合,聘請了 YSL 和 Burberry 的前 CEO 來開發自己的可穿戴設備,Google 與 Diane Von Furstenberg 合作設計新的 Google Glass 鏡框。但另一方面,還有一批公司則致力于開發看不見的傳感器。
目前我們尚處在可穿戴設備時代非常早期的階段;究竟哪一種設計思路正確只有留給時間和更多的用戶案例數據來證明。
3) 可穿戴設備在人體的什么地方穿戴最好?
到目前為止手腕是最佳位置。根據 BI Researsh 的預測,未來 5 年 70% 的可穿戴設備應該是智能手腕穿戴設備。其例子包括健康和健身腕帶 Fitbit、Jawbone、索尼 SmartBand,以及智能手表 Pebble、Basis、Moto 360、LG G watch 以及三星 Gear 等。
但是許多可穿戴設備制造商仍在努力尋找人體上甚至是人體內更好的設備放置位置。有人認為腰部是更好的地方,有人認為耳朵里更好,或者植入皮膚內能提供更精確的信息。有的提出手指也許是最好的位置,尤其是對于手勢控制類可穿戴設備來說(如 Nod)。為了找出答案,很多廠商正在進行各種嘗試。
4) 電池問題怎么解決?
很多用戶認為一周充電一次都是個精神負擔,把它視為是對日產生活的破壞,這也是他們放棄此類設備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讓充電的過程盡可能順暢就至關重要了。瑞士信貸的分析認為,電池約束會導致更多的計算密集型活動在智能手機而非可穿戴設備上進行。
而基于 HIS 的一份報告,鋰聚合物電池將占可穿戴設備電池 73% 的收入。這是因為鋰聚合物電池相對于傳統的鋰電池更輕且形態尺寸適應范圍更廣。
5) 你對隱私怎么看?
不同的人對隱私的看法很不一樣。很多人認為在當今時代自己毫無隱私可言。像 Larry Page 這樣的企業家希望公開健康數據。有的則擔心在可穿戴和連接設備的世界可能引發隱私噩夢。
最近隨著對跟蹤設備和健康應用監管政策的放松,該領域的創業者都對未來機遇感到興奮。然而,隱私倡導者卻是截然相反的態度。他們擔心消費者意識不到自身被收集數據的規模有多大。隨著物聯網設備的增加,企業將對消費者的個人生活、活動和行為了如指掌,從而擁有對消費者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作為可穿戴制造商你可以采取以下步驟贏得用戶的信任:
• 找到自己公司的隱私信念
• 安全與隱私規則透明化
• 明確與其他應用及產品連接與分享數據的策略
• 確保技術架構履行你在安全與隱私控制方面的承諾
• 要對自己的服務條款及隱私政策負責任
6) 確定分銷渠道戰略
今年的 CES 展上共有 250 家廠商帶來了自己的產品。但可穿戴設備公司的數量還將繼續增長,因為會有越來越多的創業者看到這個領域的機會。關鍵問題是哪個品牌和產品活得更久,最后變成大眾之選。
而分銷渠道就是這場戰爭的重大戰役之一。對于小玩家來說,以下一些因素會令其應戰更加困難:
• 蘋果和 Google 現有的分銷渠道已經非常廣
• 大公司有現成的忠實客戶群
• 有一批堅定的開發者只會開發 iOS 或 Android 應用
• 隨著時間推移,可穿戴設備變成移動產品的附屬設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這樣的話 Android 可能就有優勢了,因為它有 11 億部手機 可穿戴廠商必須盡早用戰略的眼光審視上述問題并解決之,唯有這樣你的公司和產品才能在這個十分擁擠且競爭激烈的市場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