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最初的設想,在于商品、物流、供應鏈之間的互聯,這一通過射頻識別技術、產品電子代碼以及網絡互聯網技術來實現物物互聯的技術,成為了現代化物流倉儲發育的搖籃,而物聯網也被頻繁地用于貨物追蹤、倉儲管理應用、港口應用、郵政快遞包裹等物流倉儲領域。
除物流倉儲外,物聯網也被用于智能交通管理。智能交通系統(ITS)通過在基礎設施和交通工具中應用物聯網技術提高交通運輸系統的安全性、運輸效能、可管理性。相比傳統的“增加容量”式的交通減壓方法,ITS通過路邊傳感器、射頻標記、車輛無線通信設備等,可以分析和調度交通設備最大優化的利用率,是一種治標且治本的方法。
隨著全球近幾年節能減排需求的日益增長,美國、日本、歐洲,包括中國等國家已經相繼啟動了“智能電網”升級計劃。智能電網可以在無需認為干預的情況下,自動維護系統正常運行;無縫地接入不同類型的發點和儲能設備,實現即插即用;實現與用戶之間的雙向通信,促進對電力系統的共同建設。智能電網最基礎的應用就是智能電表,已經在一二線城市中得到了普遍的應用。
物聯網的研究報告2014-2019年廣東物聯網云計算行業趨勢分析及投2014-2018年物聯網行業招商計劃書2014-2018年手機物聯網行業招商計劃書2014年版物聯網與RFID項目融資商業計劃書2014年版物聯網項目融資商業計劃書2014-2018年版手機物聯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14-2018年中國物聯網與RFID行業深度研究及市2014-2018年中國手機物聯網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以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電網為典型代表的物聯網應用,均大多屬于公用或商業級別,近幾年興起的“智慧地球”、“智慧中國”、“智慧城市”的概念,也都基本上是以政府為導向的。但隨著物聯網概念的滲入以及信息化時代發展的必然需求,物聯網應用漸漸開始出現在個人應用市場,民用化趨勢愈加明顯,這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物聯網行業發展的愈加成熟,下面筆者就目前幾個較熱門的應用來分析物聯網民用化的這一趨勢。
一、智慧醫療:醫療智能監護系統
智慧醫療簡稱WIT120,是最近才興起的醫療名詞。一般的智慧醫療由三部分構成:智慧醫院系統、區域衛生系統、以及家庭健康系統。目前家庭健康系統并未十分普及,但由于針對社會普遍存在的就醫難、掛號難、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等問題,智慧醫療系統能起到十分有效的改善作用,所以智慧醫院系統、區域衛生系統正在慢慢走進人們的生活。
以醫療智能監護系統為例:這是個由電子病歷、遠程監控、電子化巡房、遠程救護、移動服務等模塊構成的智能系統。通過建立個人電子健康檔案,患者在任何一家醫院進行治療時,可以讓醫生了解自己的病史、檢查情況、用藥信息、X光片、化驗結果等,而不用每到一家醫院就重復診斷、重復化驗,減少看診時間,也減少了醫療資源的重復使用。而通過120救護車監控與遠程救護,醫院的工作人員可以通過 TD技術形成無線視頻監控,在第一時間了解到急救車內的情況,為現場救護提供指導,并做好充分的接應準備。
在家庭健康領域,有不少互聯網硬件公司紛紛參與進來,例如蘋果正醞釀的健康應用Healthkit,可以監控血液狀態、呼吸頻率、身體活力、心跳速率、氧氣含量、體重、水分含量、血壓、血糖、睡眠、營養值等一系列身體數據;而在今年的5月份,三星發布了新的健康腕帶,可以監測心跳和含氧水平。
二、智慧校園:校園一卡通
信息時代的校園,離不開信息化的管理。智慧校園一般以校園一卡通為核心內容。在一張射頻卡中,可以實現學籍管理、生活消費、身份認證、網上繳費等多種功能。因為統一化管理,校園一卡通比城市一卡通更容易實現,非常利于校園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在校園手機一卡通運作中發現的問題和經驗積累,可以為城市一卡通提供先行支持。
校園一卡通由數字校園中心平臺、教務財務校園卡管理中心平臺、各應用系統平臺構成,具有消費結算、身份識別、金融服務、自助查詢等功能。除了門禁功能,校園卡持卡人可以在校內(如:食堂、圖書館、體育中心、復印室、電控等)進行個人消費支出,由于使用的是本地銷售終端,可以進行脫機消費,所以將大大縮短交易時間以及交易成本。
另外,由于與銀行方面的掛鉤,學生家長可以充分利用銀行業全國通存通兌的優勢,將生活費、學費等異地存入學生的校園卡中,十分方便。
在20世紀末的時候,由于校園機房管理系統的興起,許多學校如清華大學紛紛在校內發放了上機卡,但這些卡的應用都是相互獨立運行的。而隨著M1卡的發展,到目前,像清華同方、聯想、北大方正等大型的系統集成商,紛紛把校園一卡通納入了業務范圍。據同濟大學信息化辦公室主任林強表示,校園卡系統每年用校園卡消費與支付的金額少則以千萬計。校園一卡通已經真正走進了校園。
三、智能消費:追溯碼與智能支付
個人消費市場是最有活力的市場之一,因此物聯網在智能消費上的應用,將為物聯網市場代理許多活力。
隨著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許多產品都漸漸開始使用追溯碼,消費者可以憑每個商品上的專有標簽追溯該產品生產的每一個過程,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質量以及監督的作用。早在2004年,伊利就開始了嬰幼兒奶粉追溯的體系,最初采用的是數字碼手工采集數據,到了2006年采用一維碼,2011年全部開始使用二維碼。
在今年8月上海市公布的《上海市食品信息追溯管理辦法(草案征求意見稿)》中,將糧食及制品、畜肉及制品、禽類、蔬菜、乳品、食用油、水產品、酒類等8大類食品納入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體系。雖然就目前的形勢而言,“技術、成本、消費”這三道坎非常難過,許多追溯碼形同虛設,但毫無疑問今后的產品追溯特別是食品追溯,將是一種消費趨勢。
而智能支付,可以說是最近幾年大熱的技術產品。阿里的“刷臉支付”、蘋果的指紋認證(據報道有證據表明蘋果打算將指紋驗證技術移植到最新iPhone的移動支付應用上)、支付寶與銀泰在掃碼支付上的嘗試,都是對智能支付的一種嘗試。智能支付不僅僅適用于線下,也同樣適用于線上。
四、智能家居:家電控制
智能家居的形式較為多樣,一般可分為家電控制系統、燈光控制系統、影音控制系統、人臉識別系統、門窗控制系統、安防控制系統等。家電控制系統由家電終端、控制模塊、控制平臺軟件構成,戶主可以隨時通過手機、電腦端對家中的家電進行遠程控制與管理,如:指示洗衣機工作、查看冰箱中的食物儲存情況、查看煤氣是否關閉等。未來,甚至不需要戶主的指示,“物聯網冰箱”、“物聯網電視”、“物聯網廚具”等,會自動根據戶主預調的意愿,進行家庭電器的最優使用配置與交互配合。
有了智能家居后,生活將會變得非常有趣:下雨時,窗磁感應器會自動關閉窗戶;晚上戶主走到走廊,燈光感應器會自動開啟電燈;冰箱里沒水果了,聯網冰箱會自動在網上訂貨;戶主外出時,煤氣傳感器、煙感傳感器、紅外對射傳感器等會隨時監控室內情況。
國內的智能家居在21世紀初開始萌芽,那時候前前后后有50多家智能家居的研發企業。到了2010年后開始進入了融合期,2010 年,全球的第一臺物聯網冰箱由Haier制造并通過了國家的鑒定。通過與網絡的連接,實現了冰箱與食品、冰箱與超市、冰箱與人類之間的自由溝通。2013 年開始,陸續有互聯網巨頭發布一系列智能客廳軟硬件來爭奪市場。相信接下來的5到10年,將是智能家居行業發展極為快速也是最不可琢磨的時期。
物聯網要發展成熟的民用市場,還需充分做到低成本、安全實用。對于物聯網民用的普及,道路依舊是漫長和曲折的。但正所謂有需求就會有市場,物聯網的民用將是未來物聯網推廣的方向和趨勢,相信不會等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