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和蘋果在物聯網領域的較量越來越白熱化:蘋果的HomeKit,谷歌的Nest,從智能手機到智能家居,它們都在視圖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智能化。
誠然,正如Nest希望向我們傳遞的想法那樣,智能汽車能在我們到家的時候直接“告訴”家里的智能溫度計,調節好室溫,智能烘干機能在我們穿衣之前,自動烘干衣服……然而,所謂的智能物聯網時代離我們并不遙遠,事實上,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相對智能的社會之中——電腦、手機、流媒體、甚至是家里的電視機。但是,問題就在于,這些設備是否能真正發揮自己的智能作用,物盡其用。
我們需要讓這些設備更智能
人們看好谷歌和蘋果,認可他們引領時代的潮流的作用,是因為他們善于跳出框架的思考模式。在物聯網智能家居領域,如果站在谷歌和蘋果的角度來想,我們不難發現,它們要的不單單是新的構架、新的開發者,聯網的時代會更加便捷,但也會更加危險,因而谷歌和蘋果提出,他們需要更安全、更穩妥、更實用的技術。
以Wi-Fi為例,科技媒體technologyreview在一項調查中發現,雖然美國家庭Wi-Fi的普及率已經超過61%,但仍有部分家庭無法提供這一物聯網的基本條件。那么,問題就出現了:一旦Wi-Fi的接入成為問題,那么物聯網該如何是好呢?我們所謂的“物聯網”,能否超出狹隘的“網”與“物”,讓我們的未來減少對網絡的依賴?
當互聯網不能按照預期來工作時,當前提出的所有智能家居都將癱瘓,從機頂盒到平板再到智能電視……受某一因素所限,而導致所有功能無法運行的智能物聯網真的能叫智能嗎?
“比愚蠢更加愚蠢”
科技媒體technologyreview作者Simson Garfinkel的話不無道理。可以這樣說,只有當寬帶連接跟當今的電器設備一樣,普及到千家萬戶,直到這時,我們才能有資格談“物聯網”。可以是4G網絡,也可以是更多其它供應商平臺——我們需要的是更多元化、更智能的網絡鏈接,它可以在出現問題時自動監測修復,而不是讓人手足無措。
與此同時,以Wi-Fi聯網的方式聽上去固然“高科技”,但是真的實用嗎?
當前主流智能家居產品,不管是蘋果的還是谷歌的,都需要賬戶密碼審核。一旦一端有了更改,另外所有的設備都需要隨之更改。這種做法在現在來看,從工程設計的角度來看要簡單容易得多,但從家庭使用角度來看,卻充滿了弊端:對于一個家庭而言,沒有媽媽的Gmail賬戶或者爸爸的App ID,洗碗機就不聽“使喚”了,這種日子能過?難道如玩笑所稱,在未來,Apple ID和密碼也要被納入遺產清單里了?
出于安全角度限制連入并沒有錯,但我們需要的是更加智能的設備——或許是每個設備都有自己的識別身份?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有自己不同的權限,來不同程度地使用這些設備?差別化接入對于家庭成員各種需求也相當重要。例如清潔工、保姆、看護……如果受外界要求,這些“陌生人”需要使用家中的電器,難道我們就要像現在一樣,告知對方我們所有ID的賬戶與密碼嗎?如若這樣,這又跟赤裸在外有何區別呢?如何設定權限級別,是否應有操作回顧功能……這些都是對現在市面上的智能家居提出的更加智能的要求,而只有能真正解決類似問題了,我們也許才能真正稱其為“物聯網”。
除了使用性能,安全性又將如何保證呢?很顯然,當前的智能家居在面對惡意軟件與黑客時,幾乎毫無反抗之力。即便有防黑客功能,但如若問題出現在與家電相連的其它設備上呢?中了病毒的電腦、手機,那又該怎么辦?想象一下,在一個數據信息高度相通的環境下,些微的數據被黑都可能對“物聯網”下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高度的開放帶來了高度的危險,我們該如何是好?
對于谷歌和蘋果來說,他們已經意識到了這樣的問題。提高門檻成為他們自我保護的方法,而第三方開發商也在努力站陣營,希望通過iOS或Android兩大系統來提高自己的可信度。小小的一個燈泡可以二選一,那咖啡機、床、電視呢?如果一家家居企業二選一,那是否就意味著顧客也必須二選一呢?可如果我喜歡支持iOS的茶壺,想要的冰箱卻只支持Android,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讓智能家居更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