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間倒退到幾年之前,智慧生活、人工智能和可穿戴設備等事物都還是外國大片里的特效畫面,轉眼間,這些概念紛紛從大屏幕中閃現到現實里,讓人們措手不及。不管有沒有大批量進入市場,也不管這一切還存在多少不足,都在展示著“中國的物聯網時代來了。但是真正應用之中總覺得少了點什么。
早在2009年,中國就引進物聯網“感知中國”概念,但是那時,國人見識到的最智能產品莫過于手機、電腦。那是一個網購都略顯生疏的年代。轉眼間,五年過去了,中國特色物聯網計劃似乎并沒有什么大起色,但大批量國外先進智能產品的引入讓我們對智能不再陌生。
無論是各色叫出來響當當的智能家居相關硬件和技術,還是一些網上大肆渲染的新潮可穿戴設備,亦或是種種發布會上爆出的“大智慧”機器人,無一不打上了明晃晃標簽“國際制造”。然而大多數國外產品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又不同程度上出現“水土不服”。
之前有報導稱,日本的智能馬桶在中國變成了“腦殘”馬桶,非但沒能展現出它的智能,反而由于水質問題經常被堵越沖越臟。還有某品牌轎車的適距智能剎車功能,如果擺在帝都三環上,面對無數“高技術”的鉆空族,這原本的智慧安全功能將導致車輛寸步難行。
在國外很時髦的谷歌眼鏡在中國也沒能興盛。這款約1500美金的高大上眼鏡在國內許多功能無法發揮出來,實用性很低。當然,蘋果手機初來中國的時候也有許多力所不能及,但最后通通敗給了神奇的“越獄”。只是綜合眼鏡的實用、價格、購買方式等諸多因素,時下研究谷歌眼鏡的人少之又少。
同時一系列國外眾籌平臺上的智能款背心、襪子 、鞋、狗鏈、釀酒器等等,都沒能在中國市場上批量出現,可以預見,出現了也是看熱鬧多購買少。不是買不起,而是社會發展還未到這個階段。
對于智能機器人,方便聰明的確吸引人。但骨子里住著保守的國人能否接受放心這個聰明的冷機器,讓它們來代替兒女來照顧自己或者代替自己去照顧家人?或者大多數人只能接受智能機器人以高端玩具的身份出現在自己的家里,那時,國外高端全能機器人的價值和價格都成了硬傷。
物聯網在中國受到大量重視推行發展的同時加入更多的“中國元素”,從而讓人們更容易接受。投入市場的產品應更注重結合實際環境因素,提升實用價值。只有抓住購買率的產品才能實現快速普及,產生影響力。同時,產業在產品研究開發上或應注入比產品國外引進更多的精力。
D1Net評論:
物聯網正漸行漸近,觸手可及,然而,物聯網想要真正落地尚需一些時日,從某種程度來說,物聯網還是一種“舶來品”,要想融入中國本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當然,隨著物聯網影響力的增強,物聯網終將融入更多“中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