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以前,臺灣一大批電子企業追隨Wintel的陣營,創立了臺灣電子產業的輝煌。但隨著PC產業這些年出現的業績下滑,以雙A為首的一大批臺灣電子制造企業出現了嚴重的成長危機。然而,同樣是創立于30年前的另一家Wintel的企業,卻避免了這樣的危機,這家企業就是避開了消費型PC,專注于工業級嵌入式應用的研華科技。目前這家公司的年收入達到了10億美元規模,隨著他們專注的物聯網和智慧城市產業的快速增長,研華管理層將5年后的營收目標定在20億美元。同處于Wintel陣營,同樣是臺資背景的電子企業,研華的高層對行業的樂觀情緒,應該會讓同行羨慕。
三十年前,從惠普工業自動化部門離開創業的三位研華科技創始人(劉克振、何春盛和黃育民),很自然地選擇了工控PC領域。三十年后的今天,研華沒有受到PC 產業不景氣的影響,將戰略目標鎖定在英特、微軟和ARM陣營都看好的物聯網產業與智慧城市,并立志打造更好的產業生態鏈,成為物聯網行業的領導級企業。
現任研華科技嵌入式運算核心事業群全球總經理張家豪表示,在工業控制領域,嵌入式產品相比PC、筆記本、智能手機或平板市場來說,存在產量不夠大,規模經濟不足的缺點,導致嵌入式設計沒有那樣的火熱。
張家豪認為產業的趨勢正在改變,物聯網將帶動嵌入式產業將會成為熱門的產業。他說:“大陸三年前提出了發展物聯網產業,研華在2010年提出智慧星球的概念。三年以來,這些概念的東西變成了具體的產品。今年我們就做出了很多智能城市的產品,將這些概念具體化了。在醫療、工廠、交通運輸和零售等系統中的嵌入式產品,都會通過網絡連接到云端,形成物聯網。在物聯網時代,嵌入式產品的起量將會非常地快,業界預計2020年物聯網年設備的出貨量將達到250億臺的規模。”
雖然物聯網已經在產業中推廣了幾年,很多人認為還是概念的東西,但現在越來越多的概念都成為了現實。張家豪舉例說,在機場中安裝了很多的顯示設備,乘客們可以在機場的中任何一個登機口附近都可以看到隨時更新航班信息,這些設備都處于聯網狀態,但過去的維護可能需要員工一個個去檢查,來確定設備是否正常運轉。在物聯網時代,員工只需要通過在控制室中的后臺對所有相關設備進行遠程檢修、維護和系統升級。這樣的技術已經實現,并且給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他還舉了一個交通方面的案例。臺灣高速目前都已經安裝了ETC系統,這大大提升了車輛的通行和收費效率,由于種種外界的原因,但過去的ETC系統只能做到99.9%的準確率。后來臺灣的技術人員增加了車牌的視頻抓拍和識別系統,在 ETC卡沒有識別的情況下,迅速地拍下車牌,并識別后將車牌信息傳到服務器,以此作為行車信息收費。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進一步完善了ETC高速公路收費的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