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物聯網概念誕生以來,各行各業仿佛都期待著在物聯網的裝扮下“煥然一新”,有著幾千年歷史的農業也不甘落后想乘物聯網之風時髦一把。農業的發展是國家穩定的基礎,因此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推廣與應用也受到了中央到地方的重視。但是,基于我國的具體國情,發展智能農業還面臨著許多的挑戰。
物聯網技術應用于農業之中具有重大的意義。目前農民在耕種莊家時仍然是依靠自己以往的經驗,然而自然環境總是在不斷變化的,人們的估計與自然之間往往存在著或大或小的誤差。這就好像去照顧一個不會講話的嬰兒,你需要花很多的時間陪在他身邊,要根據經驗給它喂奶喂水,他需求什么你只能靠猜,你累的很憔悴卻面對他莫名的淘淘大哭不知所措。在農業中運用物聯網技術,那就仿佛是在照顧一個會說話的大孩子,他餓了知道問你要吃的或者自己知道找吃的。智能農業中,各種傳感器的大量應用,讓作物自己“開口”說話,因此,發展智能農業的首要意義就是減輕了農民的工作量,大大提高農民的工作效率。因為我們無法準確獲取植物的需求情況,因此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以及過量的施肥等問題,我們國家面臨著嚴峻的水資源問題,農業是第一大耗水行業,借助物聯網技術高效利用水資源對于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利用物聯網技術同時也可以檢測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可以有效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因此,借助物聯網技術大力發展智能農業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然而,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我國的智能農業發展還面臨著很多挑戰。我國經歷了人類歷史上非常漫長的封建社會,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根深蒂固,雖然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巨大的發展,但是地區發展不平衡使得以農業為主的區域相對落后,農業生產的機械化還非常不全面,同時我國的大部分山區以及丘陵地區不適合大機械農業的發展,這些基本的問題對發展物聯網造成了巨大的障礙。因為物聯網作為一項先進的科技解決方案,需要依靠比較完善基礎條件。智能農業就仿佛一棟樓房的頂層,需要下面的地基和下層做支撐,沒有了這些,智能農業就只能是空中樓閣,因此,要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才能為物聯網的發展奠定基礎。但是,我們面臨著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就是我國農村人口眾多,如果發展智能農業,就必須讓一大部分農民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而這又需要政府加快教育的推進、產業的調整、城鎮化步伐加快等一些列措施的進行。而這每一個問題都是非常考驗智慧的,想實施的好、過渡的好都非常不容易。
因此,在物聯網時代,智能農業的發展不應該只看到它帶來的革命性改變,更應該結合我們自己的情況,認識清楚智能農業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準方向,讓智能農業快速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