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物聯網的前景是廣闊的,而隨著物聯網越來越受到重視,以及未來相關扶持政策不斷出臺,市場對于物聯網行業的預期也會不斷提高。在“十二五”規劃發布后,新華社曾發布報告稱,到2015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將實現5000多億元的規模,年均增長率為11%左右。而此次專項行動計劃發布后,有專家預測,到2015年,國內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7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
自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正式提出“物聯網”概念以來,物聯網迅速成為了全球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之一,世界各國紛紛聚焦物聯網發展。例如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后,就將“智慧地球”概念(建議政府投資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礎設施)上升至國家戰略的層面,韓日等國也提出了相應的“U-Korea”、“U-Japan”戰略。
而我國在2010年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物聯網,并于2012年2月出臺了《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初步形成創新驅動、應用牽引、協同發展、安全可控的物聯網發展格局。
2013年2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到2015年,實現物聯網在經濟社會重要領域的規模示范應用,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初步形成物聯網產業體系,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高。
2013 年9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部門聯合印發的10個物聯網發展專項行動計劃,包括頂層設計、標準制定、技術研發、應用推廣、產業支撐、商業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措施、法律法規保障以及人才培養,可謂一應俱全,表明在當前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歷史階段,國家已經賦予物聯網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歷史使命。此次多部委聯合出臺專項行動計劃,是對“十二五”規劃的進一步落實,也顯示出決策層對于發展物聯網的重視和決心。
計劃方案顯示,到2015年,我國將在工業、農業、節能環保、商貿流通、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會事業、城市管理、安全生產等領域開展物聯網應用示范,部分領域實現規模化推廣。為了實現這一目標,10個行動計劃還在頂層設計、標準制定、技術研發、政策扶持、法律保障、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為物聯網應用及其產業化解除各種束縛,使其得以輕裝上陣,迎來新一輪實質性的增長。
物聯網的本質就是借助于網絡智慧化的實現,把各種事物以信息化的方式通過網絡表現出來;物品能夠利用先進傳感技術彼此進行智慧“交流”,而無需人的干預;通過互聯網實現物品的自動識別和信息的互聯與共享。
物聯網最為明顯的特征是物物相連,而無需人為干預,從而極大程度地提升效率,同時降低人工帶來的不穩定性。因此,物聯網在行業應用中將發揮無窮的潛力。比如,將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然后將“物聯網”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
物聯網在各個行業(如智能家居、智能安全、動物溯源、智能醫院、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領域應用中,末端設備和設施,包括具備“內在智能”的(如傳感器、移動終端、工業系統、樓控系統、家庭智能設施、視頻監控系統等)和“外在使能”的(如攜帶無線終端的各種資產、個人與車輛甚至“智能塵埃”等)物理界實體,都需要通過各種傳感器設備、無線通信網絡實現互聯互通,以實現其“智能化物件或動物”的特質,這其中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應用需求最為強烈。
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每年以35%的高速增長,在傳感器、芯片設計、電子標簽與讀寫機具、智能終端、應用軟件、系統集成、運營服務等產業環節,基本形成初級產業鏈,在部分領域還有一定優勢。可以看到,物聯網在智能家居、環境監測、智能農業等領域的應用步伐在不斷加快,將成為新的應用增長點。
物聯網一個基本特征就是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物聯網的目標是發展綠色全無線技術,包括感知、通訊等等不僅要求極低功耗,而且要求全無線覆蓋、高可靠連接、強安全通訊、大組網規模、能自我修復。無線物聯網系統相較于有線系統,彌補了布線難等一系列問題,且具有更加靈活的特性,在較多的應用中,很大程度上節省了實施的費用,無線物聯網的發展趨勢已經不可阻擋,2012年市場上的無線連接設備超過了100億件。而到2020年前,全球接入物聯網的終端將達到 500億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