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InternetofThings)概念最早是MIT 研究RFID的Auto-ID中心主任KevinAshton教授在1999年提出來的,當時他設想"把RFID技術與傳感器技術應用于日常物品中形成一個’物聯網’"。此后,EPCGlobal、ITU、IB、EPoSS等都基于自己的行業背景和目的提出了各自對于物聯網的定義。
2009年,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構想,其中物聯網成為"智慧地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奧巴馬在就職演講后對"智慧地球"構想提出積極回應,并將其提升到國家級發展戰略。從此,物聯網成為一個國際上的熱門概念。
在我國,影響最大的也是目前國內最為廣泛接受的物聯網概念的定義是:"物聯網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而工信部對物聯網的最新定義是:物聯網是互聯網和通信網的網絡延伸與應用拓展,具有整合感知識別、傳輸互聯和計算處理等功能,是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高度集成和綜合運用。物聯網通過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將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互溝通向人與物、物與物擴展延伸,它的應用為優化資源配置、加強科學管理、緩解資源能源約束提供了可能,拓寬了道路。
這兩個定義很有代表性,也相對具有權威性,但也都有些問題。所以綜合起來,物聯網既是一種網絡,也是一種應用:物聯網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基于社會、經濟領域的實際管理和應用需求,按約定的協議,把需要聯網的物品與網絡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物聯網的本質
目前國內對于物聯網的本質,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物聯網本質上就是傳感網。此觀點早已被證明是狹隘的。
第二,物聯網本質上是互聯網的網絡延伸。這種觀點有很大市場,筆者猜測這與互聯網產業界勢力的龐大有關。
第三,物聯網的本質是M2M,此觀點大致以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為代表。當然,更多的人認為,M2M只是物聯網的一小部分而已。
第四,物聯網的本質是社會和經濟深度信息化。
第五,物聯網的本質是專網業務和應用,此觀點以鄔賀銓院士為代表。就目前實際狀況來看,物聯網的確整體還停留在專網專用的狀態,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彼此隔閡的狀態必然會被全面的互聯互通所取代,信息孤島只是物聯網發展初級的表現。
前三種觀點都是人為的將物聯網的本質狹隘化了,而且這三種觀點的提出者基本上都是站在自己行業的立場上來看待物聯網的本質,因此不可能得出正確的、全面的認識。而第四種觀點又似乎有點將物聯網的本質泛化了,因為如果說物聯網的本質是社會和經濟深度信息化,那么,互聯網又何嘗不是呢?第五種觀點則是只看到了國內物聯網發展的實際狀況,而忽略了物聯網長期的發展前景。
可見物聯網本質有兩點:第一點是泛在的網絡,第二點是對物體按照實際需求賦予智能。兩點綜合到一起,可得出物聯網的本質是:泛在的智能化應用網絡。泛在,即無所不在,物聯網是迄今為止最廣泛的網絡,它將互聯網、通信網、廣播電視網、傳感網等各種異構網絡整合再造成一個超級網絡,這個網絡包括互聯網、通信網、廣播電視網、傳感網,但它又不僅僅是以上這些網絡的簡單加總,它將成為一個全新的具備很多新功能的網絡。智能化,是指物聯網中的物件具備一定的智能,如智能感知、智能監控、智能分析等。應用網絡,是強調物聯網的應用特征,物聯網概念的提出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從根本上說是源于實際的應用需求,而物聯網的進一步發展和大規模普及,也必須借助大規模的應用來推動。
當然,必須指出的是,物聯網的概念和本質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必然都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演化。
物聯網與數字標牌:物物相連,互聯無處不在
英特爾公司無線標準及技術總監吳耕介紹,我們的數字標牌產品在歐洲和北美成長的速度是最快的物聯網的應用實例。而且,我們現在在國內的應用也逐步地開始。
物聯網可以觸及到一切事物。從小范圍出發,先考慮數字標牌。當下,數字標牌的播放內容都是人工設計安排好的,其中非常有限的動態圖像也是經人工控制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