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網D1Net訊9月30日(上海)
目前物聯網發展過程中,大多研究機構側重理論研究與應用需求相距較遠,缺乏大規模工程實踐牽引;而行業內中小型企業居多,側重工程卻缺乏理性的商業模式,尚處在小、雜、散、低的發展階段。
近日,第四屆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在無錫舉行。物聯網規模產業化成為了此次討論的一大熱點。
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葉甜春在會上分享了物聯網發展藍皮書稱:“目前,物聯網發展還需要時間,規模化、殺手級應用目前還缺乏。物聯網產業化道路還很漫長。”
面對如此現狀,形成物聯網產業化首先需要對國內物聯網發展現狀有所了解。
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葉甜春演講:“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年度分析---物聯網與大數據”
明確現狀:國內物聯網發展處“推動階段”
物聯網發展尚處上升階段,據我國物聯網產業2012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國內物聯網產業規模已達3650億元,同比增長38.6%。
葉甜春將物聯網產業從信息化到智能化發展過程分為五大階段:1、功能性階段,不論物聯網還是信息化都只是企業節約成本的系統工具。2、推動階段,通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提供服務解決方案滿足行業需求。3、貢獻階段,物聯網已經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幫助企業實現實際業績增長。4、差異化階段,物聯網是企業敏捷性、創新性發展的源泉。5、轉型階段,物聯網等IT技術或將被用來重新定義市場和競爭規則,甚至引領商業模式轉型。葉甜春說:“目前國內許多城市、政府都處在第二階段,第三階段尚少,第四階段更是鳳毛麟角。”
借鑒經典:感知中國集團“共性產品+應用子集”模式
產業化或將走過漫長道路,其進程也取決于產業鏈中各企業的產業化集成發展。分析企業產業化發展思路,借鑒經典產業化模式,也能讓整個行業產業化發展更進一步。
物聯網是打造智慧城市的支撐型技術、重要手段、關鍵環節。眼下,感知中國集團正在進行一種“共性產品+應用子集”模式來發展物聯網與智慧城市產業化。
據其副總裁劉海濤介紹,物聯網或者智慧城市的多樣化和規模產業化是一個矛盾,雖然市場空間很大,但被團體分成了很多小塊,感知中國“共性產品+應用子集”將共性體系、共性平臺、共性產品凝聚起來,而將非共性的東西單獨作為應用子集獨列出來,有效避免了重復建設,天然消除了信息孤島問題。
抓新政策新技術契機,加快物聯網產業化
時勢造英雄,國家新政策、行業新技術都可能成為產業化的東風。抓住新政策新技術契機,或可加快特定領域的產業化步伐。以下是會上圍繞智慧農業新政策、新技術的機遇分析。
從政策方面來說,當下新型城鎮化概念大熱,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要求成為了智慧農業與物聯網結合的契機。
朗坤物聯網集團總經理徐珍玉說:“現在重大的食品安全群發性事件是新一屆政府的工作重點。在此基礎上,朗坤以物聯網技術為中心,完成從食品安全到糧食安全在生態安全問題的信息化應用鋪設,已將智慧農業物聯網產業一步步鋪開,形成產業協同化、智能化。”
從新技術方面來看,村田制作所(中國)執行副總裁孫崑泉介紹的傳感器能量采集器讓現場觀眾眼前一亮。傳感器是遍布應用場景各角落的觸角,但現今的傳感器都是靠低功耗技術加電池的部署方案完成,對設置在屋頂房檐的傳感器更換極其不易。孫崑泉介紹:“在物聯網部署當中我們所談到傳感能力采集器,是通過采集自然能量給傳感器節點進行供電,這樣可以讓物聯網真正的做到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結語:
自2009年物聯網概念大熱以來,先后遇上了云計算、智慧城市、大數據等概念,多技術的相互融合讓物聯網產業日趨成熟。這其中,物聯網主要應用在智慧城市中,是其支撐技術之一,隨著國內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物聯網的應用落地需求或將更為迫切,產業化發展則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