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作為通信終端,手機已成功完成了由功能機向智能機的轉型,通過各大手機廠商的積極運作,智能手機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面對琳瑯滿目的手機產品,消費者在進行產品選擇時將價格、硬件性能、應用數量以及操作體驗等作為購機的主要考慮因素。隨著現今手機行業的蓬勃發展,我們不得不未雨綢繆,冷靜下來思考一下手機終端未來的發展前景。對此,小編將從以下幾點來表明下自己的觀點。
手機終端在外觀上的發展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作為通信終端,手機必將長期存在下去,只是其展現出的形式會發生重大改變。目前而言,一方面穿戴式智能設備逐漸走入大家的視野,例如智能手環,它們通過相應的傳感器采集人體的信息,跟蹤記錄日常活動、睡眠、飲食等狀況并及時反饋出來,進而幫助人們了解自身健康狀況,與之類似的設備還有如手表、眼鏡、鞋子、服飾等等,他們的出現為智能手機終端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未來很有可能一款智能終端需要兼顧通信、穿戴等多方面的功能。
物聯網時代智能手機終端將何去何從
另一方面,智能手機終端也可能繼續向著大屏幕方向發展,科大迅飛總裁劉慶峰表示,未來手機終端很可能和現在的PAD、筆記本融合,這樣可以兼顧通信、商務、科研等工作需求,而未來的終端屏幕大小應該可以融合,屏幕可以不斷做大,并通過屏幕折疊或者投影的方式來實現大、小的融合,比如現在的柔性屏就為這一趨勢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術保障。
手機自身功能上的發展
其次,手機終端可以通過功能的擴展來實現自身的發展。目前,以移動支付、移動商務、移動醫療以及文化普及為標簽的智能手機功能逐步走進公眾的視野。就拿最近被炒得熱的發燙的微信5.0來說,主要用于生活水電費、信用卡還款以及團購等便捷支付上,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們的生活,當然限于剛剛出來的營銷手段還不夠完善等原因,普及之路還很漫長。物聯網時代智能手機終端將何去何從
再來說說最新的移動醫療,由幾位澳大利亞科學家開發出了一套名為“stethcloud”的聽診器軟件,該軟件云計算技術,使醫生在不在場的情況通過智能手機對肺炎等疾病進行初步診斷;還有,比較有意思的就是在旅游景區等地方的應用。技術支持商將NFC無源智能標簽和二維碼放置在景區旁邊,游客只需通過輕輕碰觸牌匾來獲得相應的圖片、文字甚至視頻資料。當然,這些技術的普及要建立在4G甚至更高級別的移動通信及技術的基礎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