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GPS技術進行公車管理,自6月1日起,山東省章丘市對該市所有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1100余輛公務用車和執法執勤車,統一安裝了車載GPS衛星定位監控系統。如今,該辦法已實行一月有余,該市公車運行成本明顯降低,僅油耗就下降15%以上。
物聯網GPS技術進行公車管理
對于網上這則新聞,大部分網友表示支持的態度,的確,公車姓“公”,花費的又是公共財政,理應專用于公共管理或公共服務,除此之外的用途都應視為作風問題或腐敗問題。一直以來,公眾對公車私用問題深惡痛絕。章丘要求公車定點維修、定點加油、定點保險(放心保)及網上定期公開車輛費用,使得同一標號的汽油每升比市場價格下降0.15元,保險費用下降30%以上,這無疑是件一舉兩得的好事。在我國,物聯網應用已經涉及到多個領域,如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環保,智能工業,智能家居等領域。到底物聯網技術能否消除公車“私奔”呢?筆者談談個人幾個觀點。
GPS報警只是開端
給公務車輛安裝GPS后,監管部門和車輛所在單位可隨時監測公車所在位置,掌握公車行駛軌跡、停放情況等。章丘市將50余個大型飯店和景點納入監管區域,公車一旦“越軌”進入,監控系統將自動接收車載GPS報警提示,并短信提醒駕駛員、車管負責人和分管領導,可以說,用科技手段管住了公車私用。但在 GPS報警之余,我們也應產生一些思考,是否只靠GPS報警就完全能夠避免公車“私奔”現在的發生呢?
物聯網公車管理只是手段還需完善監管制度
對于公車管理,物聯網監管只是一種手段,要徹底讓奔波在私用路上的公車停下來,筆者認為,光靠GPS定位、車輛識別等物聯網技術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建立一整套公車監管和問責機制,用剛性的制度方能遏制公車在一切公務用途之外“私奔”行為,公車私用的治理才能更加有效和可行。首先可以從日常監督上下功夫,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公布監督電話,設立媒體曝光臺,使公車私用行為無處藏身、廣受監督。其次應公開公車信息,公開車輛信息是監督公車私用的前提,包括數量、車牌號等應公之于眾,老百姓隨時可以查閱和監督。與此同時,還應加大處罰力度,一旦發現違規使用行為,就像章丘市一樣“一律在新聞媒體公開曝光,一律實行經濟處罰,一律追究領導連帶責任”。筆者相信,通過制度的建立健全和監管的不斷完善,公車管理一定能夠收到更好的效果,公車“私奔”的現象也一定能夠逐步被消除。我國的公車使用將會更加科學透明,讓人民群眾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