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的初步運用已經在國內有了廣泛的市場,如通用的安吉星、豐田的G-BOOK、福特的SYNC等,都有了較強運用,一向喜歡走在前列的蘋果也在今年6月發布ios7,這款最新的移動設備操作系統就集成了車載中樞系統,同時也開始與包括法拉利、寶馬、奔馳、奧迪、路虎、捷豹、沃爾沃、豐田、本田、雪佛蘭等12家車企展開了合作。當然在車聯網方面虎視眈眈的還有微軟、黑莓、谷歌、Linux四家公司,他們也都推出了各自的車載操作系統,當然還有部分車企自己研發的該類系統。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移動互聯網技術漸漸開始在各種各樣的手持設備上廣泛運用,就連汽車業都耐不住寂寞,開始大規模運用起這樣的技術,在 2010年的中國國際物聯網(傳感網)博覽會暨中國物聯網大會上,正式提出了“車聯網”概念,同時指出“車聯網”將形成巨大的新興產業。如今,車聯網技術已經在國外創造了大量的經濟價值,而在我國,車聯網才剛剛開始。
車聯網于我們并不陌生
在記者的采訪中,昆明市內的很多有車族對“車聯網”概念并不清楚,甚至連很多本地汽車經銷商的工作人員在被問及“車聯網”時一臉茫然。也有部分受訪者認為,車聯網就是常用的GPS導航、安吉星等系統。不過,車聯網的精髓之處,不單單如此。
從技術角度來說,“車聯網”應該是指裝載在車輛上的電子標簽通過無線射頻等識別技術,實現在信息網絡平臺上對所有車輛的屬性信息和靜、動態信息進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對所有車輛的運行狀態進行有效的監管和提供綜合服務。簡單來說,通過車聯網,用戶不僅可以獲得路況信息、導航、道路緊急救援、汽車行車狀態監控以及實時娛樂、通信的服務功能,也能通過互聯網為交管部門提供實時的交通路況信息,讓交通管理者預測道路通行狀況并進行有效管理,也可以讓汽車服務提供商實時提供有用、高效的汽車售后服務,同時可完成交通道路選擇、空停車位搜尋、通信、在線娛樂等便捷服務。
事實上,我們常用的GPS導航系統僅僅是車聯網的組成部分,而安吉星、G-BOOK等系統也僅僅是車聯網的初級運用。除此之外,高速公路收費站的ECU窗口、最近昆明城區開始在部分路段安裝的停車位電子計時裝置都是車聯網的組成部分。
車聯網可產生大規模經濟效應
車聯網雖然在國內還沒有推廣開來,但在美國,車聯網已經創造大量的經濟價值。來自美國ITS協會(美國智能交通協會)的研究報告表明,北美智能交通系統終端產品和服務市場的收入規模在2009年達到520億美元。報告預計在2015年,美國的智能交通系統終端產品和服務市場的收入將達到670億美元。而在國內,根據《2013-2017年中國車聯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目前通用吉安星、豐田G-Book已分別運用在凱迪拉克 SLS賽威、雷克薩斯RX350、廣汽豐田凱美瑞、一汽豐田皇冠等車型上。報告顯示,到2009年底,G-Book累計開通用戶19118戶,月移動通信套餐收入107萬元,合同期內總收入4548萬元。此外,在安吉星公司的企劃書中,預測用戶總數在2013年超過50萬,不含免提電話業務,僅保底套餐的年收入即可達到7500萬元。
而在昆明本地經銷商與消費者眼中,車聯網系統也能帶來更好的用車體驗。在記者向受訪者解釋清楚車聯網的概念后,幾乎都對車聯網的前景十分看好。昆明汽車某經銷商工作人員王閱就認為,這是一個神奇的東西,“雖然還未普及,大家都很陌生,但是這契合了信息時代的理念,如果車聯網能推廣開來,無論對用車人還是交通管理者來說,都是一件非常有用的好事情。”而另一位昆明汽車行業從業者安科宇則表示,“因為現在市面上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能把路況,藍牙,車況等等結合在一起的一個東西,這會非常有優勢。”
記者觀察
誰才是車聯網的最大受益者
車聯網雖然還沒有完全普及,那么現有的車聯網設備好用嗎?與各大廠商的宣傳不同,記者在采訪中遇到了不少“吐槽”的用戶。記者一位同事劉先生就曾使用過安吉星系統,不過他自己對安吉星沒什么好感,“定位時常不準,語音信息識別度不夠,有時方言就直接無法識別,現在已經不再付費停用了。”除了安吉星,G-BOOK和SYNC也難逃被“吐槽”的命運,在各大汽車論壇上,時常能找到對G-BOOK、SYNC大倒苦水的用戶,歸結起來主要問題是“語音識別”和“定位精準度”的問題。自然,定位精準度問題和GPS使用的衛星有很大關系,只要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解決并不是難事。但語音交互確是汽車車聯網的精髓所在,無論是對系統發送指令還是接收信息,聲音是唯一相對安全的途徑。在這一點上,來自國外的終端系統顯然在中國的各個方言區顯得有些水土不服。但是在這一點上,各大自主品牌廠商不是更有優勢嗎?
發動機、地盤這是自主品牌的弱項,但更為理解中文的本土廠商卻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在其他領域,百度借助自己對中文的理解搶奪了谷歌的市場,騰訊靠自己對本土語言的理解干掉了ICQ。記者認為作為自主汽車廠商,在本土語言上在車聯網方面搶得一席地位是完全有可能且大有機會。
誠然,車聯網的普及和推廣需要更多軟、硬件的支持,包括統一通訊協議的支持、大型服務器的物理支撐,還需要有更多公共設施的投入。但記者認為,這對自主汽車廠商來說并不是問題,在核心機械設備無法快速趕超進口品牌的大前提下,是否愿意在自己本身有絕佳優勢的項目上加大投入而形成優勢才是自主品牌“崛起”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