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中國”概念提出至今已走過三年。官方資料顯示,三年間,從中央主管部委到行業、省市,多點、多層次的物聯網規劃密集出臺;三年間,5億元物聯網專項基金啟動,新一輪有望翻番;三年間,18個一級城市提出“智慧城市”規劃方案,80%以上的二級城市明確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發展目標。“物聯網發展3年基本靠政府驅動,如果不轉為市場驅動,就會缺乏后勁”。
江蘇無錫國家傳感信息中心管委會副主任馬曉東在接受采訪時說,物聯網大發展的時代即將到來,無錫致力打造“感知中國”中心。目前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盡管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醫療等領域有一定突破,但是還沒有進入消費領域,沒有進入百姓生活,尤其是日常生活,真正的物聯網特征還沒有顯示出來,也就是說物聯網在國內“概念性的迅速發展”讓人為之振奮。因而,當提及“物聯網”這個名字時,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政府項目、概念。
“物聯網發展3年基本靠政府驅動,如果不轉為市場驅動,就會缺乏后勁”。正如曾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上月在第三屆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上所言,“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視物聯網的國家,但很多地方大力推進物聯網產業的做法似乎還停留在概念層面,因此出現了一些過熱的苗頭,需冷靜對待”。
“物聯網”通俗來講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物聯網的形成將允許人與物、物與物、人與人之間進行便捷、無縫的連接。也就是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能夠對整合網絡內的人員、機器、設備和基礎設施實施實時的管理和控制。
馬曉東坦言,目前物聯網的發展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在技術上,標準上、或者產業應用上,還有隱私、安全等等。但是行業內專家指出,更實際的問題是,物聯網企業過多是中小企業,這已引發對物聯網產業是否會出現“賺快錢”模式、曇花一現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