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物聯網“十二五”發展目前進入了初始關鍵階段,各地政府投資和專項引導項目紛紛涌入,積極推動產業發展。值得注意的是,物聯網產業客觀上存在著諸多問題,尤其是在自上而下模式的推動下,很多問題值得深思。
感知層:需要投入與引導
國內傳感器、終端及芯片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受限于基礎學科薄弱、技術及制造水平較低等,感知層產業是目前物聯網最為薄弱的環節。但該環節也是物聯網產業發展最為重要的部分,應用側對終端的控制管理以及實現應用的業務邏輯基本都需要依靠感知層所采集的數據信息,而傳感器所采集的數據信息的精度、準確度等對此有著顯著影響。
目前國內的傳感器廠商規模均較小,該產業的發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給予更多的耐心和投入,需突破和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而這一點涉及國家科技發展體制及評價制度等,需要以更為革新的策略,去扶持孕育出更多的傳感器研發制造的精英企業。
國內涉及物聯網通信終端的企業有些規模較大,譬如華為(微博)、中興等。不過筆者從最近兩年參與的實際項目合作情況,深切地感受到這些企業已明顯沒有了2009年和2010年物聯網產業大躍進階段的雄心和熱情,其關注和投資力度更凸顯務實和謹慎。當然,由于這些企業掌握大量的通信核心技術,且具備產業協同配合優勢,因此一旦有實際可規模化應用的實際需求,他們也可以快速響應和占領市場??梢哉f,對于通信終端而言,更需要的是實際的市場需求,政府引導的示范項目需求固然會帶動該部分的發展,起到明顯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示范應用的規模,以及由此是否真正會帶來撬動實際市場需求的動力。
物聯網的應用是由傳感器、RFID及視頻采集等技術產品應用延伸而來的,因此感知層面的研發及制造企業在物聯網產業中具有天然的基礎優勢。由于傳感器等技術的研發回報周期相對較長,投入又很大,因此目前不少傳感器研發制造企業更多地開始依賴盈利更快的系統集成應用項目,其重心有所偏移,這會給產業發展帶來不利,相關方面需要做好切實的引導工作。
網絡層:運營商號召力下降
網絡層主要涉及電信運營商、網絡設備提供商,以及企業局域網設備和運營服務提供商。
電信運營商正在不斷受到互聯網企業以及創新商業模式的挑戰,其盈利能力和空間受到極大的壓制,需要不斷尋求新的增長點。而物聯網產業正為電信運營商提供了這樣的契機,既可以幫助運營商充分利用其管道優勢,又能幫助它們提供更多能提升其管道價值的智能業務,包括對物聯網終端的可控可管可運營的業務。不過要最大化智能管道業務的價值,則需要終端、網絡及業務均遵循統一的由運營商主導定義的產業標準協議。其中,中國移動(微博)推動制定的WMMP協議、中國電信(微博)制定的MDMP協議,均是基于這樣的產業目標而制定的規范。
不可否認的是,從傳統產業鏈到物聯網產業鏈,電信運營商的地位和號召力正在下降。運營商在傳統電信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和號召力,再也無法復制到新興的物聯網產業中。物聯網產業滲透到各行各業的信息化過程中,產業鏈結構更為復雜,行業壁壘較深,運營商對行業信息化的滲透不得不依賴行業內具有影響力的企業來試圖實現突破,甚或是完全基于運營商品牌影響力和對行業信息化產品服務質量的考量,目前在不少行業內運營商被委以項目牽頭單位,被用以利用其產業整合優勢能力為行業提供有保障有質量的物聯網系統集成產品及應用服務。這或許可以被認為是目前運營商在物聯網產業中最有實質性的作為之一了。
事實上,目前關鍵問題在于智能管道等的需求并未充分顯現,當然可以寄希望于目前階段是在培育市場,但這一發展方向未來依然很難突破,一個根本的問題在于智能管道的所謂“智能手段”本身是非常有限的,物聯網終端愈加復雜的功能和應用,很難使得不同行業接受標準化和統一的協議,因為統一了各行業復雜特點的標準很難做到簡單易用,事實上WMMP和MDMP也是如此。同時,各行業目前尚沒有足夠明顯的需求來支撐起這樣的智能管道應用,因此依靠這樣的“智能手段”很難打破各行業業已普遍接受的封閉體系。
應用層:中小企業呼喚更多空間
應用層涉及到的更多是軟件服務及平臺應用提供商。目前階段,物聯網產業的垂直化應用特點非常顯著,涉獵的企業非常廣泛,包括華為、中興、聯想、同方、IBM、HP等,同時電信運營商也涉及該層面。
應用系統的研發商用相對來說起點較低,因此除了上述著名企業之外,還有很多中小企業均涉及該領域,為各行各業的企業提供定制或標準化的應用服務。由于應用系統直接面向最終用戶,因此很多應用項目往往由應用層涉及的企業來牽頭進行系統集成。
行業應用服務成功的關鍵不在于承接和實施企業的規模,而在于能否吃透和深刻理解行業應用特點及行業用戶的實際需求,往往各個企業均有自己所擅長的物聯網行業應用的積累,包括協調產業鏈資源配置的能力。目前來看,很多專注于某些行業應用領域的中小企業由于沒有品牌優勢和影響力,往往不得不依附于其他大企業,分包其所專長的應用側系統項目。
對于應用層來說,要以革新的思路和策略去創新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不束縛于傳統價值思維,給更多的中小企業更多的發展機會和空間。
目前階段,物聯網產業規?;臉I務鮮有實際應用,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由政府推動的示范性或專項項目。在這種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品牌和影響力就顯得尤為重要,而缺失這樣優勢雖有專長的中小企業則只能分得利益鏈中的最后一杯羹,大量的資源和利益反而被雖有品牌影響力但無行業專長優勢和積累的大企業所獲得,這一現象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