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溫家寶總理在無錫視察時作出建立“感知中國”中心的重大決策,同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同意無錫建設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國家傳感信息中心),從此拉開了中國物聯網蓬勃發展的大幕。
基礎初步建立
目前我國物聯網發展與全球同處起步階段,初步具備了技術、產業和應用基礎。
小王拿著紅紅的西紅柿,在超市里熟練地用食品溯源系統查看著它們的“出身”。她登錄上網,輸入生產日期,一張西紅柿的“前世今生圖”就呈現在眼前,有西紅柿的生產地、種子來源、肥料、基地名稱及生產過程,甚至還有生產時的溫度、濕度、“生身父母”農戶的名字等等,統統都可以清楚獲知。這只是物聯網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一個小小的縮影,目前,我國物聯網在安全防護、電力、交通、物流、醫療、環保等領域已經得到較廣泛地應用,且應用模式正日趨成熟。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物聯網發展與全球同處于起步階段,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技術、產業和應用基礎,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首先是產業發展初具基礎。目前,無線射頻識別(RFID)產業市場規模超過100億元,其中低頻和高頻RFID相對成熟。全國有1600多家企事業單位從事傳感器的研制、生產和應用,年產量達24億只,市場規模超過900億元。其中,微機電系統(MEMS)傳感器市場規模超過150億元;通信設備制造業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機器到機器(M2M)終端數量接近1000萬,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場之一。
其次是技術研發和標準研制取得突破。我國在芯片、通信協議、網絡管理、協同處理、智能計算等領域開展了多年技術攻關,已取得許多成果。在傳感器網絡接口、標識、安全、傳感器網絡與通信網融合、物聯網體系架構等方面相關技術標準的研究取得進展,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傳感器網絡標準工作組(WG7)的主導國之一。2010年,我國主導提出的傳感器網絡協同信息處理國際標準獲正式立項。同年,我國企業研制出全球首顆二維碼解碼芯片,研發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光纖傳感器,TD-LTE技術正在開展規模技術試驗。
再次是區域布局基本形成。我國物聯網產業已初步形成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及中西部等四大區域集聚發展的總體產業空間格局。
從起步走向規模發展
物聯網是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繁榮發展的有效手段。
物聯網是引領信息技術在各行業更深入應用的新一輪信息化浪潮的重要領域,已成為世界各國經濟和科技發展搶占的制高點。“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物聯網由起步發展進入規模發展的關鍵階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是物聯網支撐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著力點。物聯網是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繁榮發展的有效手段,將引導生產走向集約化、精細化的發展模式,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使經濟的發展逐漸步入依靠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的軌道。物聯網通過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實現物質世界實時便捷的資源配置和科學管理,開辟了萬物互聯的新領域。”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相關人士表示。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高度集成和綜合應用。物聯網能夠通過創新交互方法、變革決策方式增強決策智能;可促進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的培育和發展。是提高現有產業效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推手。目前,全球物聯網發展正處于初期階段,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加快推進物聯網發展對于增強國家競爭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