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聯網
按國際電信聯盟對物聯網的定義,那就是在無數日常用品上,嵌入短距離的移動收發器,使人類在信息與通信世界里獲得一個新的溝通維度。進而從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連接,擴展到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溝通連接。在此過程中,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并且普遍鏈接,形成信息實時感知和共享系統。
按照2010年全國人大政府工作報告的解釋,物聯網就是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鏈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延伸和擴展的網絡。
物聯網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高科技浪潮,主要得益于業內人士大規模普及,這一技術將會擴展,成為一個上萬億元產值的高科技市場,其產生的信息量,要比現有互聯網大30倍。
物聯網產業鏈可以細分為識別、感知、信息處理和傳送四個環節,每個環節的關鍵技術分別為RFID(就是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技術利用無線射頻方式,在讀寫器和電子標簽之間進行非接觸雙向數據傳輸,以達到目標識別和數據交換的目的。)、傳感器、智能芯片和電信運營商的無線傳輸網絡。
物聯網普及需要三個必備條件:首先是網絡設施,需要無線寬帶網絡的成熟和普及;其次,使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得以升級;再次,物聯網的推廣需要明確產業鏈的利益關系,并建立新的商業模式。
由此可見,物聯網真正的大發展,不限于單純的技術問題,建設物聯網的過程中將涉及產業規劃、管理、協調以及個人隱私保護等方面的諸多問題,需要政府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和規范,需要全球各類企業和使用者的充分參與。
物品皆可鏈接
凡物品皆可建立聯系,人們先前就是這么想的,卻很難在實際中把握這種關系。從今往后,你開始能夠在網上鏈接到一件件附著有傳感器、電子標簽的物品,以完全個性化的方法,根據當下的需求決定先后次序,把它們重新組合起來。每個人聯系著周邊事物,關注那遠方的物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過對感知過程無限豐富的親身經歷,你我認識和影響著其他的人與物。
感覺是手段,應用是目的。
作為切實的發展前景,建立在各類傳感器和無線射頻識別技術上的全球物品信息實時共享網絡,物聯網將能夠告訴你,甲公司于乙時間在丙地點生產的丁類產品中的第幾件,當下在那個位置,目前的實際情況如何。
我們將進入這么一種清新的生活狀態,即無數的物品也開始被感知,或具有初步的感知能力。當你需要知曉某些物品情況的時候,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發出查詢關于任何人、任何物品信息的指令,反饋過來的實時信息就會通過網絡向你靠攏,出現在你的電腦屏幕上,或是手機顯示屏里,等待著你進一步的指令與需求。
與既往其他重大的技術變革相比,物聯網具有什么不同之處?
通過傳感器網絡和無線射頻識別技術,以這種語言的格式,從人與人之間的平面多重關系,進化成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豐富立體聯系。當每一件物體、物品呈現出某種感知、某種智能之時,二維平面關系將躍變為三維立體聯系,那固有的人歸人、物歸物之間的涇渭分明,區分邊際的界限變得模糊了。
從事不同類型活動的人們,就在實時的網絡上,找到了另一個層次的信息交匯點。物聯網的應用,在網絡上增添了無數實物之間的聯系,為了方便的生產合格的各種商品,交換豐富多彩的生活物品,需要實時地溝通信息,有了統一的編碼標準,就可以漫游于各個網站,隨時隨地交流物品信息。
物聯網革命關鍵年
1995年,比爾 蓋茨在《未來之路》中預見物聯網時寫道:當你走進機場大門時,你的袖珍個人計算機與機場的計算機相聯就會證實已經買了機票。開門也無需用鑰匙和磁卡,你的袖珍個人計算機會向控制鎖的計算機證實你的身份。
1999年,物聯網這一基本概念,有美國麻省理工的SanjeySarma和DavibBrock教授提出。自1999年到2003年短短幾年里,Auto-ID中心完成了EPC應用方面三個階段(貨堆、貨箱、單個物品)的示范試驗,從實驗走向了實際應用。
同年,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完成了原國家技術監督局的科研項目“新興射頻識別技術研究”,制訂了射頻識別技術規范。
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突尼斯峰會提出:以普遍存在的互聯網為基礎的“物聯網”,正在把科幻小說中描繪的情景逐步變成現實,21世紀的今天,我們正邁向一個網絡無處不在的時代,由于物體的介入,使用因特網的用戶將達到數十億,根據數據流量來判斷,人類可能成為少數派。
2009年,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后,與美國工商業領袖舉行“圓桌會議”,作為僅有的兩名代表之一,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物聯網的“智慧地球”概念,建議新政府投資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礎設施。奧巴馬對此給予了積極回應:“經濟刺激資金將會投入到寬帶網絡等新興技術中去,毫無疑問,這就是美國21世紀保持和奪回競爭優勢的方式。”
2010年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入和戰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