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電子標簽”、“合同能源管理”……這些新型業態代表了產業發展的方向,可企業進行工商登記時卻無法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對號入座”。記者昨日獲悉,本市工商部門為此主動新編94項“詞條”,讓眾多新興行業企業順利領到了“出生證”。
起新名 新型企業順利“出生”
隨著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近年來本市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為代表的新興行業和新型業態不斷涌現。但是,許多新興行業和新型業態在目前通用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沒有記載,為新注冊企業的“身份認證”帶來了難題。對此,工商部門在不改變現有行業分類標準的基礎上,集中確定了“供應鏈管理”、“電子標簽”、“合同能源管理”等94項在現有行業分類標準中未載明的新行業、新業態,每個新的經營范圍都能找到對應的行業分類與代碼,解決了新興行業的“身份認證”難題。譬如,注冊于黃浦區的“上海宏美達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楊浦區的“上海中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新興企業均在新政后順利地領到了“出生證”。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0月底,本市已有物聯網企業110戶、電子商務企業1787戶、電子標簽企業60戶、供應鏈管理企業187戶、合同能源管理企業281戶和低碳科技企業39戶。
改字號 創意園區“表里如一”
與此同時,本市一些文化產業園區的企業字號也悄然變化。地處普陀區莫干山路50號的“M50”文化創意園區,習慣稱呼為“M50”,并注冊了商標。但是,由于企業字號中無法使用外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所以園區管理公司的名稱一直沿用營業執照上的“上海春明粗紡廠”,在對外宣傳、簽訂文化商業合同時碰到不少難題。
今年年初,市工商局出臺了《關于積極支持企業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若干意見》,允許符合條件的文化產業園區、創意產業集聚區管理企業名稱中的字號使用外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今年7月,“上海春明粗紡廠”成功更名為“上海M50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企業名稱與品牌不一致的問題迎刃而解。
據統計,目前本市已授牌的創意產業園區超過80家,其中不少創意產業園區對外掛牌使用了諸如M50、尚街LOFT、1933老場坊等含有字母和數字的字號。創意園區得以“表里如一”,對企業拓展品牌效應、展現品牌魅力有巨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