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MITAuto-ID實驗室提出,當時的定義是指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RFID)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可管理的網絡。
清科研究中心認為,物聯網就是通過識別技術、傳感技術等信息化手段將物和物連接起來,通過對信息的采集、儲存、計算實現信息交換、互聯和共享,以及智能化識別、定位、監控等應用的網絡。其實質就是通過信息化的手段賦予傳統行業新的發展,促進和實現行業智能化的應用。
從物聯網的實現過程來看,可以將物聯網分為傳感層,傳輸層和應用層三個層次,分別實現對信息的識別和采集,對信息數據的交換、互聯和共享以及對數據的智能化處理和管理等功能,促進和實現行業智能化的發展。
自2009年溫家寶總理在無錫提出了“感知中國”的計劃以來,我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序幕已被正式掀開,相應的也充分激發了風險投資對物聯網產業的投資熱情。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分析,2010年至2011年一季度我國物聯網產業VC/PE投資案例共發生40起,其中33起披露了投資金額,投資金額總數共計3.2億美元,平均每起投資案例投資金額為972萬美元。
從投資規模來看,中國物聯網產業投資案例多為小額投資,投資總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案例較小,這也符合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的特點,因此被投企業多數總體規模相對較小。
清科研究中心認為,參考發達國家物聯網發展的歷程來看,在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政府力量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物聯網產業的主要推動因素。這里,政府對物聯網產業的推動主要體現在政策推動、行業標準制定、協調促進和以及直接采購四個方面。
首先,是政策的推動作用,包括政策的直接推動作用和間接引導作用。直接推動作用主要通過包括人才引進支持、廠房租賃優惠、稅收優惠、甚至直接資金支持等政府政策實現,能夠對物聯網產業發展起到直接的促進作用;間接引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政府對資源的引導聚集能力上,例如,政策對物聯網產業的支持將吸引民間資本的關注,對民間資本進入物聯網產業起到促進的作用;各地建設的物聯網產業園區也將有同時利于物聯網產業鏈在園區的聚集,推動物聯網產業鏈的發展。
近年來,國務院從頂層設計、重大發展戰略制定的角度給予了我國物聯網發展高度的重視。在最新出臺的十二五規劃中,將物聯網列入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重點發展領域。同時,財政部和工信部于今年上半年發表《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對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的支持范圍與方式等做出明確規定,通過專項資金扶持的方式推動和促進物聯網發展。這些都是政策對物聯網產業發展推動作用的體現。
其次,政府將是物聯網行業標準制定的主體。物聯網的發展,追求的是物和物相連的最終目標,而物和物相連時就會存在對接的問題,行業標準的制定,是解決物物相連對接、產業鏈上下游對接的關鍵因素,對促進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對物聯網由概念化向產業化的轉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三,是政府的協調促進作用。從物聯網的應用領域來看,物聯網的應用非常廣泛,在物聯網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可能涉及不同政府職能部門的共同監管。在產業化過程中充分發揮政府的協調促進作用,通過“先行先試”的政策打開綠燈將是促進物聯網暢通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最后,清科研究中心認為,政府將是物聯網產業的主要采購對象。一方面,公共安全、城市運行管理、公共交通等領域都將是物聯網產業的重點應用領域,而政府則是這些公共管理與服務市場的最大消費者,因此政府部門的直接采購將成為物聯網產業的最終消費主體。另一方面,政府將通過政策促進企業在電力、農業、醫療、環境方面的智能化需求,從而帶動企業在物聯網產業方面的消費投入,間接地促進物聯網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