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環境與經濟形成了鮮明對比。近年來,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天氣預報多了一項新天氣名詞“霧霾”。
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等就曾在“加強環境保護,建設美麗中國”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透露,在過去的2013年,采用新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中,竟只有海口、舟山和拉薩3個城市達到了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其他71個城市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超過新空氣質量標準的情況。
據環保部門調查顯示,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首當其沖,是空氣污染相對較重的區域,特別是PM2.5不定期的頻繁造訪,使包括江蘇在內的中東部大部分地區的口罩成為了街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要想長期可持續發展就既要發展好經濟,又要保證環境質量。現下,治理霧霾已經成為各政府部門最為棘手的問題之一,刻不容緩。
值得欣慰的是,科技發展帶出了環保新技能。隨著物聯網行業的興起,將物聯網相關技術用在環保事業上的事例越來越多。中國移動四川公司總經理簡勤提出應建立依托移動互聯網建設環境監測物聯網以治理霧霾。據簡勤介紹,環境保護是物聯網技術應用較為成熟的領域。
在智能家居領域,研發工作者也在致力于“smart room”技術的研發,大力推廣節綠色環保的智能家產品。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全球面向環境保護的物聯網應用成功案例數不勝數。這兩年很熱門的植物工廠,就大量應用了感測與控制技術,設置出適合特定植物生長的特定環境,另外制造業也開始導入環境監控系統,用來監測工廠排出的廢水、廢氣,并偵測廠房內各設備的用電量,藉此制定出最佳化的用電策略。
節約能源,減少污染,將污染從源頭遏制,近而達到降低污染級別提高空氣質量的目地。經過多方主動出擊,共同努力,持續不懈地奮斗,霧霾不見啦,藍天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