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確實是在高速發展,但賺到的錢既不來自于網也不來自于物,而是通過物聯網獲取的數據進行商業服務獲利。不幸的是,因為缺乏物聯網基礎設施,行業發展緩慢,供應商們被逼無奈構建基礎設備、傳感器網絡和最頂端運行的服務器。
不同的傳感器不同的標準
據高德納咨詢公司透露,至2020年,物聯網的設備將會激增到260億臺。如果我們算上智能手機和平板的話,設備數量則高達330億。這些小設備中蘊含著巨大商機:高德納公司的物聯網項目將會通過全球經濟增值獲得1.9萬億美元的營收。
問題是怎么讓物聯網市場再擴大呢?按照科技發展的一般思路想,答案應該是基礎設施了。物聯網現在有基礎設施——但是基礎設施太多了,說實話和根本沒有的性質是一樣的。
現在行業缺乏標準也不能怪到貪婪的供應商身上,畢竟他們是商人,希望擋住競爭對手,留住顧客。在最近一次麻省理工學院會議上,ARM公司BillCurtis提到“因為現行的大多數網絡標準對物聯網設備建設來說都太復雜,所以這些設備都像直接運行專有協議,創建數據庫。”換句話說,專有協議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達成目標的手段(讓傳感器網絡中的個體相互溝通,從而提供商業服務)。
很遺憾,關于網絡標準這個復雜的問題至今沒有得到改善。相關人士表示“現在的公司都在為物聯網孤軍奮戰,獨自研究。不像早期互聯網的發展,軍事和大學研究中心都為同一個問題齊心協力,這樣技術問題能得到更好的解決和統一。”現在還無法強制要求公司一起合作,不過這種情況可能會出現大的改變。
服務,而不是傳感器
高德納公司預計物聯網供應商在2020年時最高可以獲得3090億美元的直接營收,而這些賺到的錢大多是來自于提供的服務。像博世這樣的公司現在正在構建類似車隊管理的服務,他們表示真正賺錢的是服務,而不是傳感器或是設備。
有錢賺的地方就會有標準。不過這標準很有可能最后還是供應商自己制定的,就像AllSeenAlliance(全球眾多消費電子公司和技術公司組成了的一個技術聯盟,以便實現家庭、醫療、汽車、教育等行業的跨設備互聯)一樣。舉個例子,博世在建基于自家傳感器的服務設施,同樣需要競爭傳感器廠商的幫忙。這也是公司為什么要花那么多時間談商業模式,而不是只談機器。
沒有哪家硬件公司可以只依賴于自己生產的傳感器。即使是像蘋果這樣成功的硬件公司也不能避免,最后還是讓步于谷歌Android系統這樣開放、基于服務的平臺。其實就物聯網而言,我們還處于市場早期階段。如果按照ClaytonChristensen教授提出的市場發展理論來看,垂直整合的傳感器和商業服務將會主導物聯網行業,但這絕不是物聯網最后的發展狀態。隨著傳感器的數量激增,傳感器所遵循的標準都各不一樣,服務供應商將會抓取和應用不同的數據,并盡力制定標準,以確保選取的數據可以使用。
現在要考慮的問題是硬件廠商是否會足夠愿意努力推動標準化以便他們可以利用服務賺錢。把自己定位為純硬件生產商的公司百分之八十是會失敗的,而那些有長遠考慮,不只是專注于網絡服務的公司未來前景很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