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十二五”規劃提出,要依托信息、控制和儲能等先進技術,推進智能電網建設。目前,我們智能電網也進入了全面建設階段,也取得了卓越成效。同時,我們在新能源的開發方面也投入了很多。但在智能電網的建設過程中,我國也遇到了一些技術挑戰及難題,對此,記者頻道采訪了IEEE標準協會2009年度-2010年度主席, IEEE理事會公共事務主席,華為企業標準部成員Chuck Adams,他對新能源開發利用中的一些困難及解決方案作出了專業的解讀。以下為采訪實錄:
記者:在對新能源的大力開發利用的同時會遇到一系列的技術挑戰,請簡要說一下都會遇到什么樣的挑戰?哪個是最棘手的?
Chuck Adams:最突出的挑戰就是新能源接入電網的間歇性,如太陽能,風能等其它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對可再生能源可利用性的預測和維護將成為智能電網時代到來的持續需求。如自然現象中的刮風和陽光照射,它們并不一定在我們需要這些能源時能夠立刻供給。將大規模的能源存儲技術與提高的可預測性和平衡性結合起來是勢在必行的。能源的存儲將能夠提供必要的儲備和平衡。有效的將儲存的能量轉入電網傳輸系統,將分散的已存儲的可再生能源集成到一個平衡的基礎設施里,以供人們在需要時能夠使用,這些是智能電網里熱門的標準以及技術發展的幾個例子。為了確保電網的可靠性,將來提高其它技術方面的發展也是非常必要的,新的發展也有待提上日程。如整合電網接入的新技術和服務,有效的平衡按需加載及供給間的關系。
記者:并網技術上是否有必要使用統一的國際標準?如果統一后會帶來什么好處?
Chuck Adams:統一的全球標準,對于促進可再生能源整合以及提供智能電網的擴展服務等新能源技術是至關重要的。在供應電網技術的行業市場機會擴大的同時,標準能夠確保新技術不會對電能質量,電網的穩定性以及工人安全產生消極影響。標準支持多種選擇,能夠幫助通過智能電網技術獲益的電力公司和消費者來控制成本。全球產業驅動全球市場并同時需要全球的標準。
然而,任何一個單獨的標準社群都不可能為一個大如智能電網的產業提供所有必要的解決方案。這就需要一個能夠在一些 “主線”里有大量合作交集的標準社群,例如在業界因電網基礎技術的專業性而被廣泛認可的IEEE去提供一些更有針對性的,以應用為導向的工作。這將會成為一個覆蓋全球范圍的標準的生態系統,它將統一智能電網在全球的實施,而IEEE致力于成為這個全球生態系統里的重要一員。
記者:會由哪個國家牽頭來達到標準的統一?
Chuck Adams:沒有任何一個單獨的國家將牽頭統一智能電網標準。為了迎合預期的智能電網的潛力,為了技術轉移以及經驗分享,全球的協作將是非常必要的。在行業的發展超越國界時,標準必須為智能電網在全球范圍內的產品和服務鋪平道路。
[page] IEEE,作為一個擁有大量技術深度的國際組織,為智能電網所需要的協作提供了絕佳的環境。IEEE如今擁有超過100個活躍的及正在制定中的智能電網相關標準,并擁有近20,000名世界范圍內的成員參與到標準的發展中來。此外,世界上最大的專業組織-IEEE標準協會作為IEEE里的綜合群體,擁有超過400,000名世界范圍內的成員以及45個幾乎覆蓋了智能電網各個技術領域的技術協會和委員會。
記者:中國標準制定機構應如何與國外的標準制定機構合作,以加快新能源相關標準的統一?
Chuck Adams:智能電網作為一個如此巨大的行業,在涉及了眾多技術和國家的情況下,必須通過全球的標準和技術群體的合作,才能盡可能完整和有效的實現預期。中國智能電網的實施得益于全球標準發展環境下所學習和分享到的經驗。全球市場也將受益于中國智能電網的部署并將在中國經驗的基礎上,研究新的技術應用以整合融入中國電網基礎設施的發展。事實上,這種類型的合作和技術轉讓已經在IEEE標準協會的努力下發生了。如國家電網公司下屬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的 Yiming Hou高級工程師(教授)所主持的工作組正在制定IEEE P2030 TM “儲能系統接入電網測試標準”。
此外,天地互連公司,中國電信,清華大學以及北京交通大學--在世界其它組織的支持下,創立了 “IEEE 1888? 標準-泛在綠色控制網絡協議”,以面對能源使用不斷飆升的形勢。該標準旨在幫助大型商業建筑減少能源使用,控制環境排放,在2011年已經通過并衍生出了一系列為特定的應用程序量身制定的基本標準。
此類技術方案同樣也會催生相關電力技術領域的發展,范圍將包括智能交通,電動汽車技術,消費類家電發展以及智能城市等。技術的轉讓及整合將會加快全球標準化的步伐,并擴大21世紀全球范圍內的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