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關鍵字列表
日媒稱,全球的機器人產業正可謂盛況空前。伴隨與人類共同作業的“協作型機器人”和人工智能(AI)等尖端技術的進步,機器人產業也從質和量兩個方面不斷進化。機器人相關產業有著廣泛的發展前景,或將大幅改變日本的產業結構。
日本電氣公司(NEC)9日宣布,將斥資4 75億英鎊(1英鎊約合1 3565美元)收購英國信息技術(IT)服務企業諾斯蓋特公共服務公司,以推進公司安保業務在海外的擴張。
導讀:日媒稱,中國的光伏產業公司正陸續打入日本市場。這是因為日本政府調整了以固定價格購買可再生能源的制度,而建設大規模太陽能發電站要求低價格的光伏板等產品,中國公司從中發現了商機。
日媒稱,9月13日,東芝再次宣布將與2個多月前選擇的優先談判對象日美韓聯盟“加速協商”。 報道稱,日本大型電機企業相繼放棄半導體業務,爾必達存儲器陷入破產、瑞薩電子大量裁員……如果僅觀察日本國內,半導體產業猶如夕陽。
據日經中文網報道,中國通信設備大型企業華為技術開始著手在日本生產,最早年內就將新建大型工廠,量產通信設備及相關器材。
下一代超高速無線通信技術——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的商業使用區域預計將于2023年擴大至日本全境,這將加速自動駕駛車輛和物聯網在日本的普及。
下一代超高速無線通信技術——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的商業使用區域預計將于2023年擴大至日本全境,這將加速自動駕駛車輛和物聯網在日本的普及
北京時間3月31日上午消息,東芝對日本防衛裝備廳表示,會保留探測雷達等防衛領域的半導體業務,同時,在半導體存儲器業務被出售后,會防止技術人員外流
《日本經濟新聞》11月28日報道稱,索尼位于中國廣州的工廠11月10日發生的大規模罷工事件于25日下午結束,預計將時隔約2周重新恢復生產。
《日本經濟新聞》8月15日報道稱,日本電子零部件企業正遭受日元升值和蘋果銷售低迷的“雙重打擊”,但截至7月29日各企業發布的2016財年(截至2017年3月)業績預期卻出乎意料地底氣十足。
據《日本經濟新聞》7月13日報道,作為全球IT業景氣度指向標的臺灣地區IT企業的業績出現復蘇跡象。從事半導體開發與設計的臺灣聯發科技的銷售額同比增長49 6%達到248億新臺幣,連續3個月刷新單月最高記錄。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對中國臺灣 19 家主要 IT 廠商進行了 5 月的營收統計調查,結果顯示,總計營收金額比 2015 年同期減少 4 7% ,這已經是連續 7 個月低于 2015 年同期的水平。
據《日本經濟新聞》24日報道,國際黑客組織“匿名者”最近盯上中國企業,利用網絡攻擊挑中企的毛病,向股東“告狀”,讓股東拋售這些企業的股票,而匿名者則從中收取“咨詢費”。
全球最大的信息產業組織Business Software Alliance(BSA-美國商業軟件聯盟)更是連續2年將日本評為云計算技術與云應用環境的世界第一國。
“日本經濟新聞”八日公布網路民調,百分之五十四點八的人認為日本電機業今后應積極與外資合作、并購,但也有六成的人自認不會購買被臺灣鴻海并購后的夏普產品,凸顯日本人看待這次收購案的矛盾心情。
《日本經濟新聞》3月21日報道稱,東芝計劃自2016年度至2018年度向主力業務半導體存儲器投入8千億日元。對存儲器業務的投資額將比以往增長20-30%,達到每年2500億-3000億日元,將凸顯以半導體為核心業務積極投資的姿態。
企業網版權所有?2010-2025 京ICP備09108050號-6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