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器虛擬化項目實戰六步曲
發布時間:2010-12-22 18:43:53
摘 要:毫無疑問,服務器虛擬化已經在IT行業刮起了一場風暴。這項技術為顯著減少停機時間、增強靈活性、大幅提高硬件利用效率提供了一種經濟高效的方式。不過,中小型企業常常發現很難評...
第四個階段:選擇平臺。
在第四個階段,IT團隊篩選了軟件、硬件和網絡,并且比較了成本。
那家咨詢公司分析服務器利用率以確定哪些應用軟件可以在虛擬服務器上運行、哪些應用軟件需要留在物理服務器上,Fergenschmeir的IT團隊同時開始考慮在最終實施時使用哪一種硬件作為主機。
·虛擬化引擎
很明顯,他們選擇的任何硬件都必須與之前測試的虛擬化軟件:VMware ESX兼容,于是基礎架構經理Eric Brown領導的團隊開始核對VMware硬件兼容列表。但服務器管理員Mary Edgerton提出的一個簡單問題打斷了過程:"我們確信要使用VMware嗎?"
到已經完成的分析和規劃階段,還沒有人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VMware家喻戶曉,但市面上還有其他虛擬化平臺。事后想想,Eric的團隊一直在追求VMware,惟一的原因就是實習生Mike Beyer之前用過。確實有必要進行一番評估。
從Eric的觀點來看,四大得到支持的虛擬化平臺可供選擇:VMware Virtual Infrastructure(包括VMware ESX服務器)、Virtual Iron、XenSource和微軟虛擬服務器。
Eric不想采用微軟的技術,因為他看到的文章以及另一名服務器管理員Ed Blum(他之前用過微軟虛擬服務器)的意見表明,微軟的技術無論成熟程度還是性能都不如VMware。由于擔心XenSource的成熟程度,Eric也有所顧慮;業內盛傳XenSource可能會被收購(后來確實被收購了),他想避免這種不確定因素。
另一方面,Virtual Iron是另一種情況。Virtual Iron的成熟程度與VMware相差無幾,但其成本只有后者的四分之一。這讓Eric斟酌了一番,于是他與CTO Brad Richter詳細談論了各自的優缺點。
最后,他們決定采用原先計劃的VMware。這主要是由于更多的工程師接觸過部署更廣泛的VMware平臺;而且相信到時也會有更多的第三方工具可以使用。另一個因素就是,CEO Bob Tersitan和CFO Craig Windham已經聽說過VMware的大名。采用不同技術需要苦口婆心地解釋及拿出理由――Eric和Brad都也不愿冒這個事關飯碗的險。
·服務器選擇
平臺問題解決后,Eric拿到了最初容量規劃分析結果,結果表明需要八九個雙插座、四核ESX主機。考慮到這一點,IT小組把目光又轉向了為改建的數據中心選擇硬件平臺。因為Fergenschmeir已經擁有許多戴爾和惠普的硬件,最初討論的對象主要放在了這兩種平臺上。Eric的團隊幾乎每個人在使用這兩種平臺過程中遇到過可怕經歷,所以他們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辦。大家的一致看法是,惠普設備質量比較好,而戴爾設備成本比較低。Eric倒覺得無所謂――兩者都能與VMware的ESX服務器協同工作;而且他的團隊熟悉這兩個牌子。Ed和Mary這兩名服務器管理員都喜歡惠普的管理軟件,于是Eric對選擇惠普更放心。
Eric的隊伍開始著手選擇某款服務器之前,Bob再次表明了自己的作用:他給Brad發去了一封郵件:"請看一下《InfoWorld》雜志上的刀片系統評測文章。我們要順應綠色活動這股潮流。采購節能刀片系統。我在船上,打我手機:Bob。"事實證明,Bob給出了另一個寶貴的建議,這是因為刀片服務器架構具有易于管理、能耗低、環保等優點。
當然,這大大改變了硬件方面的討論。現在,選擇哪種存儲類型事關重大,因為刀片架構一般在可以使用哪幾種互聯技術、哪幾種組合方面要求比標準服務器來得嚴格。
就存儲而言,Eric再次不得不重新考慮人員的技能。他團隊中沒有人用過任何存儲區域網(SAN),更不用說光纖通道了。于是,他需要一種成本低廉、易于配置、性能又很高的SAN技術。比較了眾多產品后,反復核對ESX硬件兼容列表、比較價格后,Eric決定采用一對EqualLogic iSCSI陣列――SAS陣列和SATA陣列各一個,分別滿足高性能數據和中等性能數據的要求。
隨后,這個選擇要求采用這種刀片架構:每塊刀片支持數量比較多的千兆以太網鏈接。這實際上排除了戴爾設備,把選擇范圍縮小到了惠普的c-Class架構和Sun的6048機架。惠普得到了批準,同樣是由于Mary青睞惠普的管理軟件。每塊刀片將是雙插座、四核服務器,配有24GB內存和6Gbps以太網端口。如果以后主機被內存容量所束縛,IT團隊可以通過升級來添加每塊刀片的內存容量,但這種配置似乎是一個不錯的起步。
·網絡選擇
要考慮的下一個問題是,Eric的團隊需要為網絡添加哪種設備。Fergenschmeir的網絡核心包括一對比較舊的思科Catalyst 4503交換機,它們集合了來自網絡柜的所有光纖,提供不了足夠的銅線密度,以滿足數據中心中所有服務器的要求。也肯定不足以為所有服務器充當雙歸宿(dual-home)以提供冗余性。之前有人添加了一只雜牌的千兆交換機以彌補不足,這只交換機顯然要扔掉。
比較了價格和規格說明表后,Eric決定采用兩只Catalyst 3750E交換機,把兩只仍有用的4503交換機移到了網絡邊緣。一對交換機將安裝在光纖終結處附近的電信室,執行核心路由任務;另一對交換機將安裝在大廳,負責為服務器集群進行交換。
為了設法滿足將來的要求,Eric決定選購可支持在這兩只交換機之間10G鏈路的機型。這種交換機的成本最終與購買一只高度冗余的Catalyst 6500系列交換機相差無幾,不過那樣得保留從電信室拉到數據中心的大捆銅線,或者把光纖連線一直拉到數據中心。這兩種方案都不可取。
·平臺的總成本
虛擬化軟硬件預算總共高達30萬美元左右,包括約11萬美元的服務器硬件、4萬美元的網絡硬件、10萬美元的存儲硬件以及約5萬美元的VMware許可證。
這筆預算是從那家獨立咨詢公司的容量規劃報告得出來的,報告表明這種服務器配置保守估計可以讓虛擬服務器與物理服務器達到10:1的整合比率,這意味著8臺物理服務器就能處理所需的72個應用服務器。加上一些故障切換和增長容量,Eric最多只要九個虛擬化主機和一塊管理刀片。
這種方案意味著,每個虛擬化服務器的成本約為4200美元,包括完全冗余的存儲和核心網絡基礎架構,但不包括人力和軟件許可成本。考慮到一臺大眾化服務器的成本平均一般在5000到6000美元之間,這似乎很劃算。如果Eric考慮到這個事實:大眾化服務器并不提供各種非應用特定的高可用性或者負荷平衡功能,閑置率可能高達90%以上,費用節省的幅度更是驚人。
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Eric和Brad的預算已獲得了Bob的批準,采購單也傳給廠商了。
(責任編輯:ZaneXu 來源:IT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