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移動醫療、移動健康已開始影響醫療管理方式、醫患溝通模式、醫生從業生態、衛生政策法規、健康產品創新等。未來,新老事物激烈碰撞下所產生的行業變革甚至顛覆性突破,更讓人充滿遐想。本報從今日起開辟專欄,以媒體視角,觀察和記錄移動互聯網技術在傳統醫療健康服務領域蔓延、扎根、生長的全過程。我們希望邀請各方有識之士,通過文字分享您的真知灼見,介紹成功探索的經驗,為移動健康的發展貢獻智慧。
“移動醫療在醫院應用的核心是什么?是工具。以醫生、患者、醫院管理者的需求為導向,解決傳統方法解決不了的問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助理、信息中心主任劉帆說。
今年3月,《通過信息化全面提升醫院水平——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在新一輪醫改中的實踐》一文,發布在哈佛商學院出版平臺上,成為哈佛商學院培養MBA學生的教材。走過了以部門為核心的有線網時代,以醫護人員為核心的無線網時代,以及以患者為核心的物聯網時代,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探索的信息化發展理念,或許對移動醫療行業的從業者有所啟迪。
解決臨床信息化最后20米難題
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每一位住院患者手腕上都佩戴著印有條形碼的腕帶。輸液、分發藥品時,護士用移動掌上電腦(PDA)掃描腕帶以及藥品上的電子條碼,兩者匹配,PDA會彈出“執行成功”的字樣,否則會給出“病人與醫囑不匹配”、“該醫囑不存在”、“該醫囑已結束”等相應提示。
“過去護士執行醫囑就靠一支筆、一張紙記錄,一旦出現問題,過程漏洞很難捕獲。而信息化技術可以真正實現藥品的全流程、無縫隙閉環管理。”劉帆說。
何謂閉環管理?劉帆解釋,在藥品院內流通過程中,醫生通過院內HIS系統下達醫囑,護士通過電腦確認醫囑信息,然后發送至住院藥房。口服藥采用全自動擺藥機擺放,并在藥品包裝袋上附上二維碼;注射藥由藥師手工擺藥,同時打印揀藥單、擺藥單、注射卡、貼瓶條等。
住院藥房藥師會通過手持PDA對上述藥品上的二維碼進行掃描復核,在這一操作中,電腦不僅會記錄下審核者的姓名、審核時間、藥品要送往的病區,同時還記錄審核者的工作量,以及藥品的配送情況,例如藥品什么時間送出或者尚未送出等。
專業配送人員在藥房領取藥品,在護士站與護士交接藥品時,也要進行掃描確認。護士通過移動護理平臺對藥品和患者進行最后一輪確認,然后執行醫囑。
劉帆表示,移動信息化管理確保了“正確的病人、正確的藥品、正確的劑量、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給藥途徑”,更重要的是實現了全員可追蹤、全程可追溯、問題可有針對性的糾正。據統計,自2012年藥品閉環管理系統上馬至今,該院住院患者用藥實現了零差錯。
該院院長王杉認為,移動護理工作站突破了臨床信息化最后20米“真空帶”,帶來效率的提升,將護士的時間還給病人,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
劉帆介紹,除了移動護理工作站,醫院基于移動醫療技術還建立了生物樣本管理閉環流程、消毒供應管理閉環流程、手術麻醉閉環流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