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推動下,我國IDC產業蓬勃發展。近幾年,我國數據中心的數量不斷增多,產業結構逐漸優化,生態系統逐步建立。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我國數據中心產業技術創新步伐的加快,數據中心和服務器國產化水平不斷提升,涌現出越來越多代表“中國設計”的產品。可以預見,未來我國IDC產業結構將進一步優化,跨界融合不斷深入,創新和開放將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旋律。
如今,模塊化數據中心是數據中心建設領域最為火熱的概念之一。模塊化的建設方式能夠大大縮短數據中心的建設周期,節約互聯網公司最為看重的時間成本,同時使得數據中心施工變得簡單快捷。而在各種模塊化數據中心產品中,微型模塊化數據中心是首屈一指的產品。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9月底,我國已經落地的微模塊數據中心總量已經達到約1100套,超過40萬臺服務器建設規模,比2014年增長近兩倍;預計2016年,市場總規模將達1900套,服務器建設規模將超過70萬臺,增勢十分喜人。
何為微模塊數據中心?
微型模塊化數據中心(以下簡稱微模塊),是一種集IT機柜、制冷、不間斷電源、消防、照明、監控、布線、安防等功能模塊于一體的模塊化數據中心產品,其構成單元均是符合業內通用規范的標準化產品。
既然被稱為“微模塊”,當然與我們日常所見的普通數據中心有所不同,自然也擁有普通數據中心無法比擬的神奇之處。微模塊的神奇就在于,在數據中心施工現場,工人通過簡單的拼裝、連接,即可實現微模塊的整體交付,就像搭起積木一樣簡單、便捷,能夠大大縮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難度,保證工程按時、準確、有序完成。
這種像搭積木一樣的方式如何實現的呢?這是因為在實際應用中,通過對微模塊及其功能單元的容量、尺寸、接口及主要技術方向進行標準化定義,使微模塊具備了工業產品化、標準化的特點,每個微模塊的功能單元均可以在工廠預制,在數據中心現場拼裝成微模塊,多個微模塊集群組成一個成規模的數據中心機房——這樣多個機房最終形成了數據中心園區。
微模塊的誕生史
微模塊不僅令人稱奇,更值得一提的是,它乃是從頭到腳、完完全全的中國首創。那么,它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呢?
這要將時間追溯到2009年,那一年,騰訊基于國內數據中心產業現狀,將已經成熟應用的封閉通道技術、列間冷卻技術結合創新的高壓直流供電技術、電池分布技術,統一各單元之間、微模塊與數據中心各類基礎設施之間的接口,提出了“微模塊數據中心”的概念,微模塊數據中心的雛形就此應運而生。
微模塊的落地實踐,再次帶動了行業內對模塊化、微模塊技術的討論。數據中心行業內的眾多優秀集成公司及設備供應商積極跟進,基于自身的技術優勢,開始積極參與微模塊的設計、生產及優化。到2013年,騰訊公司完成了微模塊落地初期的探索性積累,開始為大規模落地微模塊數據中心進行準備。與此同時,國內眾多公司也都開始進行建設微模塊數據中心的嘗試。從2013年起,新型的微模塊方案在全國范圍內開始了陸續的部署應用。
微模塊標準化進程
隨著微模塊數據中心開始批量生產、運輸、建設、使用,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推動微模塊的標準化工作。一方面,各個公司需要制定符合自身使用特點的標準的微模塊技術方案,以實現不同供應商提供的產品具有統一的技術規格;另一方面,用戶也需要盡量使微模塊的技術方案能符合市場通行的規則,從而盡量減少下游廠家的開發、供貨成本,使得下游廠家的配合更加自如。
因此,從2013年起,開放數據中心委員會(ODCC)開始著手對微模塊整體技術要求進行深化、提煉、總結,目的就是對微模塊進行全方位標準化定義,以便適應行業發展需要。隨著標準化工作的深入,ODCC進行微模塊標準化對行業的影響逐漸顯現:
首先,微模塊的產品特性越來越明顯,由于技術規格明確,廠家的交付時間較早期大大縮短,交付質量也同步提高,在測試驗收環節的一次性合格率升高、問題點減少。
其次,微模塊集成商可以將既有標準推廣給相關行業客戶,對有此類建設需求的客戶來說,既減少了重新設計的成本、提升了交付產品的品質,同時又對未來的運營和維護提供了保障。
隨著ODCC對微模塊標準化的深入,行業內相關供應商均紛紛加入制定工作,微模塊數據中心建設思路的優勢開始體現,微模塊建設進入了蓬勃發展期。阿里巴巴等國內互聯網公司開始積極投入到微模塊技術開發中,并落地了符合自身業務特點的微模塊數據中心。在其他領域,如通信運營商、政府、企業、教育等行業中,也有很多用戶采用了微模塊的思路進行數據中心建設。甚至在某些海外地區,由于當地技術、物流、配套等方面相對較為薄弱,對快速、一體化集成交付的數據中心需求也很旺盛,微模塊在這些地方也充分發揮了優勢,伴隨著中國制造走向海外。
在不久前召開的“開放數據中心2015峰會”上,ODCC首次向業界發布了數據中心微模塊化技術標準,為微模塊化數據中心的進一步成熟以及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