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知名的傳媒公司康泰納仕集團將其建在美國特拉華州紐瓦克的數據中心的所有IT應用遷移到了云端,這家出版集團旗下有《時尚》、《紐約客》和《連線》等知名雜志。占地6.72萬平方英尺的數據中心掛牌出售了。這家有著105年歷史的公司現在是一心奔向云端。
康泰納仕集團高級副總裁兼CIO Joe Simon說:“我們技術小組的工作就是為公司的內容制作人員提供最佳的內容創作工具。現在,我們的內容大多在各地發行,我們要確保公司所需的平臺和技術的靈活性,以便讓這些內容能夠在編輯人員想要發行的任何地方發行。當然,我們還繼續為職能部門管理傳統的IT事務,比如人力資源、財務和銷售等部門。”
數據中心還要不要?
不像許多傳媒公司,康泰納仕對數字業務非常關注,這倒不是由于印刷業務表現疲軟,因為去年是該公司發展史上業績最好的一年,其中印刷業務功不可沒。不過,康泰納仕仍在數字領域迅速擴大地盤,《連線》在數字領域一向是個知名品牌,而ArsTechnica和Reddit等網站一開始就是在線版。公司大力支持其在平板電腦上的品牌,還進軍視頻領域。
Simon強調,康泰納仕旗下品牌還經常為大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像影片《逃離黑德蘭》的靈感部分就來自《連線》上的一篇文章,《斷臂山》的靈感則源自《紐約客》上的一篇同名短文。
Simon說:“當公司從創作到發行開始踏上數字化這條路后,我們對現有業務進行了分析,認真考慮應該從事哪些領域,不從事哪些領域。我們問自己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還要運行數據中心嗎?”
搞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并不容易。最后,Simon的上司們一致認為:康泰納仕應該退出數據中心領域。Simon說:“與轉型的決定相比,實際轉型起來要容易得多。”他補充說:“運行數據中心好比運營公司,即便擁有內部數據中心也無法為我們提供踏上這條數字化道路所需要的敏捷性和靈活性。于是,我們認為最適合我們的方案其實就是改用云解決方案。”
選擇云服務提供商
在康泰納仕,云解決方案的一大亮點是能夠叫停失控項目,立馬止損。Simon說:“假設你遇上了一個失控項目,慣性太大了,項目停不下來。我們曾經碰到過幾個這樣的項目,叫停了五六個已開展好幾年、不知啥時結束的項目。要是哪里出了問題,我們可以立馬叫停,不會繼續耗費成本。”他補充說:“這需要一點時間才能明白利害關系。但這不是單行道,如果需要,總是可以回過頭來。但最后,我們的重心不是維護數據中心,而是迅速求變。”
一旦獲得上司的許可,Simon及其團隊就立即行動起來。他們比較了一批云服務提供商,考察了他們的能力、功能、靈活性和費用,最終他們認為,亞馬遜的AWS在各個方面勝過對手。其實亞馬遜一直是康泰納仕在數字化領域的盟友,這當然有益無害。當初康泰納仕與蘋果公司角力,希望通過蘋果應用程序商店獲得訂閱客戶的信息時,亞馬遜就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掌控這種客戶數據是傳統印刷出版商在進軍數字領域,并開始將該數據與互聯網和智能手機行為對應起來時可利用的優勢之一。
目標確定后,Simon要求他的團隊必須在3個月內完成向AWS遷移的工作。他說:“我們沒有太多時間坐下來討論來討論去。我們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這項工作。”之所以把遷移工作限定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是因為他覺得這是確保成功的最有效方式。“我要是限定短時間內完成項目,通常都是成功;而要是時間方面要求寬松,通常都是失敗。有人會說,穩扎穩打才是明智之舉,但如果那么做,還不如卷鋪蓋回家。”他說。
在這3個月里,Simon的團隊完成了規劃和執行遷移所有系統的繁重工作,包括500多臺服務器、1PB存儲系統、100多臺數據庫服務器、100多臺交換機、路由器和防火墻以及關鍵任務型應用軟件。
得益于虛擬化
當然,康泰納仕占有一點先機。在之前3年的大部分時間里,Simon的團隊努力將公司環境中的各個系統進行了虛擬化。他們隨時待命,只等公司下達命令。“實際構建的環境有條不紊地運行,腳本方面非常容易,API用起來比我們預想的容易得多。要是我們3年前就這么做了,此刻探討的內容就會不一樣。”Simon說。
遷移工作從4月份開始,團隊很快就看到業績有了提升。到5月份,很顯然一切都準備妥當。之后,他們將數據中心掛牌出售,6月中旬就賣了出去。
這個過程不是沒有痛苦,因為這次遷移也意味著“大幅裁員”。
Simon說:“我在我們改用云端之前就裁員了,我不會讓老團隊處理這項工作,讓構建數據中心的人親手關閉數據中心,這不太厚道。”
最后,Simon的團隊將業績提高了30%至40%,還構建了一個動態環境,可以根據公司業務的需要靈活調整。它能隨意試用新的解決方案,因為正如Simon所說,“現在進行試錯容易多了,因為你可能頂多浪費了幾百塊錢,僅此而已。”當然,經營成本也下降了大概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