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英特爾發布了201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因為PC業務有所復蘇,加上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業務快速增長,交出一串非常漂亮的數字: 2014全年下來,英特爾總收入為559億美元,同比增長6%;毛利率63.7%,同比提高3.9個百分點;營業利潤153億美元,同比增長25%;凈利潤117億美元,同比增長22%。
在英特爾公司中國區總裁楊旭看來,交出這份成績并不容易,過去幾年英特爾處于痛苦的轉型期,2014年終于看到一些成績。“這是一個轉折點,或者說是交叉口。在這個交叉口上,如果公司處理好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制定對了,就會朝著更強勁的方向去發展。萬一處理錯了,整家公司可能就要往下走了。”
在楊旭看來,進入2015年的英特爾基本上算是順利邁過了這個轉折點。今年是英特爾進入中國三十周年,楊旭接受記者采訪,深入探討這個轉折點上的種種感悟。
物聯網:彎道超車
在移動業務有了一些起色的同時,楊旭認為移動終端的變化非常快,從戰略的角度考慮,英特爾不能只是追趕,而要把重點放在未來市場的趨勢上,尋求突破性的方向。他所說的“突破”就是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我相信可穿戴設備的復雜性更高,因為產品太散,成本更低,花樣更多,在這個時候的產業和芯片的發展規律將會演變成什么樣子,可能就是我們要去探索、共同關注的。”在所有人都看不準時,在未來不確定中,才更有超越的可能。
英特爾在平板領域摸索出來的方法將被用在物聯網上,比如扎根深圳,廣泛合作,扶持創業公司,快速創新。2014年4月份,英特爾將自己每年最重要的技術峰會IDF移師深圳,宣布成立首個英特爾智能設備創新中心,一方面為本地創業企業搭建一個創新平臺,另一方面加速推出面向中國和全球市場的基于英特爾技術的智能設備。同時,英特爾宣布設立1億美元英特爾投資中國智能設備創新基金。11月,英特爾又以“智能物聯,從芯開始”為主題,在深圳首次召開物聯網創新產業峰會,引來更多的產業合作伙伴一起共建新生態。
曾在移動業務落后的英特爾,這一次認定物聯網和智能硬件的方向,認為這是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去年英特爾重組成立了物聯網解決方案事業部,在物聯網到來之前就開始布局自己的戰略
在英特爾2014年財報上顯示,物聯網已經為英特爾在2014年帶來了21億美元的收入,而這幾乎是移動通信部門的10倍,是英特爾增長最快的一個部門,也被業界認為是英特爾未來最大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策略之變
2014年9月,英特爾向紫光旗下持有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微電子的控股公司投資人民幣90億元(約15億美元),獲得20%股權。談及這個大手筆,楊旭表示,英特爾如果要在通信領域,特別是在智能手機領域有所突破,中國是一個很重要的戰略重地。中國大量的手機市場是主流級以下價位,所以對手成本控制、設計周期都有很高的要求,這對于英特爾來講是挑戰。
“英特爾很早就判斷到了移動終端的變化,但是我們的速度不夠快,采取的方法也不夠準確。”楊旭告訴記者,移動終端新品速度很快,可能半年就要跌代,而英特爾以前設計電腦芯片的周期是1~2年,顯然無法適應新的市場。而這正好是展訊和銳迪科的優勢所在。同時,英特爾的優勢在于芯片的高計算能力。這筆投資,對于英特爾在移動領域上追趕的速度帶來幫助。
當然,不可忽略的一層因素,這兩家是中國公司,會獲得中國政府的認可與支持。“這是一個共贏的舉措,基于這個考慮,我們做了一個非常大膽、大手筆的戰略投資。”
國際IT巨頭進入中國已經三十年左右,三十年前他們學習中國市場,然后適應并慢慢引領產業發展,現在又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需要把產業的方方面面結合起來,還要關注國策的方向。如果不關注政府的導向,像以前那樣埋頭拉車,公司肯定就很危險。”楊旭認為,15億美元的投資,促進雙方真正的合作,把英特爾的技術帶到中國,中國的技術與英特爾融合之后再帶到世界。
為什么如此重視中國市場?現在很多變化、很多創新都發生在中國,與20年前大不一樣。20年前變化都是發生在國外,再慢慢帶入中國。“英特爾以前在中國的重點是市場推廣,每天想的是怎么宣傳,怎么跟渠道商合作。”但是現在,從定義產品到產品研發、設計、制造,最后進入市場,新產品、新業務模式、新服務模式,全部都首先發生在中國。投資展訊和銳迪科,將是英特爾對中國未來布局的一個突破點。
楊旭深感當下正是一個快速變化的時候,產業的過渡期,每個人對趨勢的判斷不盡相同。雖然2014年的布局順利,但走過那個交叉口后,英特爾依然要時刻警惕。“成熟期與動蕩期采取的策略不一樣,沒看清楚的地方千萬別隨便冒險,但也絕對不能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