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思科和Juniper的SDN戰略之間有著明顯的差異。比如說:
● Juniper更多地強調了SDN的軟件方面,甚至為此引進了新的軟件許可證商業模式;而思科則更多地強調了硬件。
● 思科同時進軍五大市場——數據中心、企業、服務商、云和學術界,而Juniper則首先關注數據中心市場。
● Juniper視SDN為突破性技術,有可能極大增加其市場份額;而思科卻并未如此看重SDN的市場影響力。
● 作為對SDN硬件關注策略的一部分,思科投資的是它自己孵化(spin-in)的公司——Insieme網絡,后者在研發大型可編程交換機和控制器;Juniper則沒有此類硬件投資,而是花1.76億美元收購了Contrail,再次凸顯了它對SDN軟件方面的關注。
● 思科已制定了2013年的產品交付時間表;Juniper的時間表則將控制器和SDN服務功能推遲到了2014年,而新的軟件商業模式更推遲到了2015年。
然而分析師們認為,這兩個競爭對手的SDN戰略之間實際上相同大于差異。
IDC的Brad Casemore說,“我認為兩者有某些相似之處。Juniper和思科都強調ASIC,因此兩者的SDN戰略都偏重硬件。兩者都把4-7層的網絡與安全服務看成是可編程網絡中的虛擬應用。彼此都有控制器,但彼此又都在推動混合控制平面——解耦和分布式平面。Juniper的確是定位在軟件許可證的商業模式上,但它較早就開始了這一進程。”
Current分析公司的Mike Fratto認為,“盡管彼此的戰略包裝不同,但兩者都同樣關注SDN中軟件的價值。關鍵要點在于模塊化、靈活性和開放用于集成的API。”
Juniper在沉默了數月之后于近期披露了其SDN戰略——差不多晚于思科發布其Cisco ONE七個月。Juniper戰略的突出之點在于將網絡軟件分成4個平面——管理、服務、控制和轉發——并在網絡中優化每個平面;將服務軟件從硬件中抽象出來創建網絡和服務虛機,并在x86服務器上加以托管;利用集中控制器在軟件中啟用服務鏈,或根據業務需求連接各個設備上的服務;新的基于軟件許可證模式,允許軟件許可證在Juniper設備和工業標準x86服務器之間的轉讓,此舉旨在允許客戶根據實際使用情況決定購買規模。
思科Catalyst 3850交換機配備了新的可編程ASIC,使其可參與Cisco ONE SDN。
思科的ONE,或開放網絡環境戰略,包含一個API平臺,意圖將可編程性徐徐注入其三大操作系統——IOS、IOS XR和NX-OS之中。它關注五大重點市場,同時也包括了新的可編程ASIC,例如新的Catalyst 3850企業級交換機的UADP芯片;基于軟件的數據中心控制器可在x86服務器上運行。一旦思科自己投資的Insieme網絡開始交付高性能可編程交換機和控制器產品線時,新的ASIC就將凸顯其重要性。
Juniper的戰略初期主要關注數據中心,其新的軟件許可模式也主要基于企業市場的實踐。Juniper將由此向傳統運營商和服務商客戶進行拓展。
思科ONE戰略首先針對的市場是企業客戶、數據中心客戶以及云提供商。
IDC的Casemore認為,“Juniper從長期發展的角度會看到SDN在網絡的所有層上出現,不僅涵蓋數據中心——邊緣/接入與核心——而且會擴展到WAN、園區和分支網絡。雖然Juniper的SDN路線圖初期只針對SP邊緣和數據中心,但其規劃也會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
“思科將數據中心和云視為近期市場,其定位也是隨著SDN的發展逐漸進行全方位拓展。”Casemore說。“這里再次顯現出兩者的很多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