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架構設計之初就需嚴格考量,從選址到設計,從基礎設施到關鍵設施都得互相權衡,因為復雜的機房必須嚴格細化到邊邊角角,否則一個變動可能影響到全局。因此在架構設計階段,數據中心人員得“因地制宜”,這個“地”不光指地理環境,還包括業務環境和計算要求的特殊性。而且隨著業務的擴展和技術進步,升級要求也變得愈加迫切,但考慮到數據中心通常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升級工作也不能換幾個服務器就萬事大吉。
作為最大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之一,龐大的服務流量對騰訊數據中心提出較大需求,請問這樣的大型數據中心在IT基礎架構方面有什么樣的特點?
朱利偉:互聯網數據中心的特點是服務器數量多,而且增量特別大。這要求數據中心必須有這清晰的結構,從服務器、網絡、到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從規劃建設、部署到運營維護,系統非常龐大。所以互聯網數據中心必須有清晰的結構、完善管理制度與組織,否則很容易引發混亂。
基礎設施需要和IT資源設施(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匹配,先根據業務決定服務器的類型和數量,然后根據服務器的情況規劃基礎設施架構。
2011年的中外互聯網行業發生了幾次較大的宕機事故,在IT基礎架構方面,您認為需要做哪些容災工作?
朱利偉: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設計,數據中心有不同的冗余級別,設計上要確保數據中心的可靠性滿足業務的需求。二是運營維護的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人員制度,加強對數據中心災難防護的培訓。比如說,定期進行宕機演習。
我個人以為虛擬化是云計算的前置技能,能夠讓數據中心面對業務量的不斷增長,請問數據中心基礎架構向虛擬化和云計算發展是否會成為大勢所趨?
朱利偉:我比較同意你的觀點,虛擬化勢必成為云計算數據中心的前提。目前的主流CPU能力太強,在很多情況下,其處理能力是用不完的,結果只用在單一的負載上就會造成浪費,而虛擬化同時處理多個端點,可以讓處理器達到物盡其用的效果。而且我認為云計算的一個理念是“無關硬件”,就是達到將硬件封裝,使用戶無需關心硬件如何,只關心自己購買的計算服務,虛擬化就可以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