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數據中心被正式納入新基建,產業發展迎來新的歷史機遇。隨著數字經濟時代全面開啟,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加速與實體經濟融合,賦能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底座“,數據中心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與此同時,數字經濟時代的全面開啟,也對數據中心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數據中心自身的技術變革全面提速。
數據中心被賦予新內涵
“數據中心的內涵正在發生變化,更準確地說是實現了拓展。”在日前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指出了這一趨勢。他表示,20年前的數據中心,主要關注的是建筑;10年前,業界開始將目標轉向IT、軟件、硬件和運營;今天,數據中心納入新基建,業界的關注點從服務走向基礎設施。
新基建對數據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何寶宏認為,數據中心成為新基建,其內涵實現了拓展,意味著其不僅只是面向互聯網服務,而要為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提供服務和支撐,要更加面向大眾,同時監管和合規性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數據中心要形成新的開放生態,不能只是惠及一線城市、發達地區,而是要面向更廣泛的人群,向更多城市輻射,提供普惠服務。”
“今年年初,國家出臺新基建相關政策,明確了數據中心是數字基建領域的重要內容,清晰了數據中心作為國家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重要定位。” 中國IDC圈創始人兼CEO黃超同樣認為,數據中心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和更多的責任。同時,整個社會對數據中心產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當前,隨著新基建加速落地,數據中心投資建設在今年下半年快速升溫,整個產業正從原來的資本匱乏、土地和能源緊張時代跨入資金和資源充足,但人才緊缺、用戶多元化的新時代。
“數據中心必將成為技術創新的制高點。”何寶宏對于數據中心的未來發展做出了這一判斷。他表示,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興起,數據中心流量、體量越來越大,種類日漸豐富,面向數據中心的重新優化、重新定義也更加迫切。“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數據中心產業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出現了一些顛覆性的技術,比如液冷。”
液冷商用“春天”正在開啟
“液冷規模商用迎來最佳時機。”阿里云資深專家郭懿群在“第十五屆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上拋出了這觀點。他認為,從國家戰略上看,新基建加速落地,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據中心作為重要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從技術和產業上看,浸沒式液冷已經成功從實驗室走到小規模部署到目前的大規模部署,技術先進性得到了充分驗證,產業鏈也已經比較完善。
液冷具備怎樣的技術優勢?通俗理解,液冷是通過液體代替空氣,把CPU、內存等IT發熱器件產生的熱量帶走,就好似給服務器局部冷卻、整體“淋浴”甚至全部“泡澡”。目前,液冷技術可謂百花齊放,常見的有冷板式液冷、浸沒式液冷、風液混合。阿里云高級專家鐘楊帆介紹,自2015年起,阿里巴巴針對不同的液冷技術和方案展開研究、探索和實踐,最終實現了浸沒式液冷的技術創新和規模部署。相比較其他液冷技術,浸沒式液冷具有高能效、高密度、高可靠、高可用的特點,更加適合云計算數據中心的高可靠應用場景。
據悉,阿里于2018年7月建成了全球互聯網行業首個液冷服務器集群,并在冬奧云數據中心進行了部署。今年10月,阿里巴巴浙江云計算數據中心在余杭落成揭幕,作為全球最大的全浸沒式液冷云計算數據中心,其經受了今年“雙11”海量計算的考驗,可靠性符合預期。“浸沒式液冷技術不僅要滿足現有業務的可靠性等級,同時還需要具備普適性,能夠適用于未來可能出現的業務場景,同時能效最優且易于維護。” 鐘楊帆說道。
“未來,整個數據中心產業將邁入風液冷并存的嶄新時代。”阿里云高級技術專家任華華認為,數據中心機電設備的生命周期為10年,然而土建工程一旦建成則持續使用50-70年,因而建筑結構在設計之初不得不考慮未來的架構演進。當前,數據中心正在從風冷走向風&液冷混部甚至全液冷,對于業界而言,如何打造滿足未來應用需要的風&液冷兼容的數據中心是當務之急。對此她提出了具體建議:將數據中心的主要功能模塊劃分為風冷、液冷、電力、冷源四大類,并且在物理尺寸上實現四類模塊的標準化和歸一化,然后再根據業務需要將這四類“模塊”進行自由組合,即可實現風液冷兼容、風液冷的比例靈活調整。
“數據中心是重要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具備很長的生命周期,業界在數據中心的規劃上要具備一定的前瞻性。”郭懿群認為,在當前的時間節點,考慮并開展浸沒式液冷部署可謂正當其時。可以預見,隨著液冷技術的不斷成熟,尤其是部署規模的增長,未來其成本將快速降低,有效助力數據中心能效的持續提升,為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以及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