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是第四次信息技術革命的核心,未來3-5年將成為全球角逐的焦點。而在云計算三大技術領域——智能終端、寬帶網絡和數據中心中,數據中心處于核心位置。作為云計算的基礎平臺,數據中心不但是各國搶占云計算時代話語權的保證,同時也是保障信息安全,實現自主可控的關鍵點。
但是,傳統數據中心在能耗、效率、資源整合、快速響應等方面都面臨諸多挑戰。如何在短時間內快速、高效地完成對數據中心的擴容部署以滿足業務集中及發展需要,同時兼顧綠色節能和低碳經濟,成為IT規劃及管理的首要問題。
那么,在云計算的推動下,未來的數據中心將如何演變?對此,華為公司企業IT產品線市場技術總監楊智添表示,傳統的數據中心未來將逐漸向云數據中心轉型。
數據中心“云”化
眾所周知,伴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企業信息化步伐不斷加快。IT資源的應用和管理模式正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將逐步從獨立、分散的功能性資源發展成以數據中心為承載平臺的服務型創新資源。數據中心已經成為像交通、能源一樣的經濟基礎設施。
但是,在大數據時代,傳統的數據中心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楊智添指出,未來數據中心規模將不斷增大,復雜性將不斷增加,而傳統數據的中心面臨著建設成本高、周期長、能耗高、運營管理效率低、可擴展性差等問題,這些嚴重制約了企業的業務發展。
如何打造高效、靈活、可靠、低成本、可擴展的新一代數據中心成為業界面臨的共同挑戰,楊智添認為,“打造云數據中心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云計算技術的應用是解決傳統數據中心發展瓶頸的一把利器。”他進一步指出,云計算的虛擬化技術,充分提高了設備資源的利用率,不僅大大降低了設備成本,而且使得大規模存儲和計算更為便利,同時大幅降低了能耗。因此,綠色節能理念和虛擬化技術改進相結合,將推動傳統數據中心向云計算數據中心的方向發展。
云計算其實并沒有那么神秘,在楊智添看來,云計算就是不斷在基礎設施、IT設施、應用上達到按需配置和按需計費的要求,包括敏捷的平臺服務、多產業業務應用、無邊界網絡能力以及泛在終端接入能力等。他強調,對于上規模的客戶而言,由于這些客戶對業務需求量較大、質量要求較高,同時也受限于資金成本壓力,因此云數據中心建設思路最為適合。
華為打造全面數據中心解決方案
基于云計算數據中心的建設思路,華為將云數據中心劃分為四個層次:包括數據中心機房、IT基礎架構、平臺軟件、云數據中心業務。
據楊智添介紹,在應用平臺方面,華為擁有自主研發的云計算平臺。
如何在數據中心市場尋找發展方向,華為選擇了從自身做起。楊智添坦言,其實華為數據中心解決方案也在不斷從其內部的IT經驗來進行總結,進而內化到數據中心方案的設計和建設中。據他介紹,目前,華為已經擁有兩個第一級機房、13個第二級機房、50個第三級機房以及200個第四級機房。
此外,在保障云數據中心的安全方面,楊智添認為,“華為私有云安全已經相當成熟。”他表示,目前,華為私有云以桌面云為主,華為目前已經實現了一萬個桌面云部署,二期將有6萬名華為員工使用桌面云的環境,實現了全球最大云桌面的辦公環境,同時華為正試圖將桌面云拓展到其他更多的客戶。
據C114了解,截至目前,華為已經推出了全面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其中包括數據中心機房解決方案、云計算方案、節能減排方案、以及精細化運營方案等。
例如在數據中心機房解決方案方面,楊智添著重介紹了華為新一代IDS系列數據機房解決方案,包括集裝箱機房和模塊化機房兩種。其中,集裝箱機房IDS1000可在室外無機房場景下應用,減輕了客戶在機房選址方面的壓力,幫助客戶將原來半年的建設周期縮短到兩個月,而能耗僅為傳統機房的50%;模塊化機房IDS2000采用了冷熱風道隔離、精確送風、室外冷源等領先制冷技術,確保PUE<1.2,可適用于大中型數據中心的積木化建設和擴展。
華為成中國移動IDC合作伙伴
不僅形成了全面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而且華為已經擁有了眾多成功案例。目前,華為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已經廣泛應用于政府、運營商、金融、醫療等行業。另據楊智添透露,“華為已經成為中國移動數據中心的合作伙伴。”
談及為何能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運營商數據中心的合作伙伴時,楊智添總結道:“首先,華為擁有強大、迅速的交付能力;其次,華為擁有從基建到園區建設的豐富經驗,以及強大的運維管理系統和專業咨詢服務;此外,華為具備準確、迅速的決策能力,只要有50%的機會我們就去做。”
而對于現有數據中心究竟是改造還是新建的兩難問題,楊智添建議,“如果對原有數據中心進行改造,不但改造難度較大,而且改造空間有限,所以新建比改造好。”他特別指出,電源是改造和新建數據中心的關鍵。
不可否認的是,云計算時代的到來確實為數據中心的發展出了一道難題。楊智添呼吁,下一代數據中心解決方案需要綜合考慮數據中心未來發展趨勢,幫助客戶有效降低數據中心建設及運營成本,云數據中心的建設方案恰好可以滿足快速、低成本、低能耗、彈性部署、精細化管理的需求,云數據中心將成為未來數據發展的一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