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將在未來我國災難恢復和數據保護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各界專家代表建議加強跨部門跨行業的協調,大力推進云計算環境下的災難恢復體系建設,提供社會化、集約化、專業化、共享共用的災備服務。
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以及系統癱瘓事件的不斷出現使我國的災難恢復體系建設迫在眉睫,而目前我國災備中心的建設基本處在自給自足、自建自用的狀態,一些部門和行業包括地方根據自身需求自行建設,水平參差不齊、引發了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等問題。
災備恢復之云計算格局 數據中心潛移默化
隨著技術的發展與革新,云計算帶來了一個與傳統方式截然不同的災難恢復途徑,為災難恢復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云計算的核心思想是將大量用網絡連接的計算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構成一個計算資源池向用戶按需服務。可通過減少政府所擁有數據中心之間的應用數量,加快數據中心整合的步伐,構建一個成本和風險更低、更為專業化、服務范圍更廣泛、更為靈活的災難恢復體系。”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主任吳世忠說。
然而,云計算環境下的容災備份在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首先是對資源的需求過高。吳世忠表示,作為一個高耗電高投入產業,云災備必須考慮到能源供給的巨大需求以及資金的高投入等。他建議,云災備中心在地域設計和布局建設方面首先考慮到能源問題,尋求一個與各類社會資源最為匹配的模式。
同時,云災備作為一種社會化服務,應形成“市場引導、企業主導、政府指導”的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與會專家認為,在中國,云計算產業推廣的主導力量是政府。需要激發出企業和服務提供商的社會責任和服務效能,形成一個“市場引導、競爭有序、調控有度、健康發展”的局面,使“云災備服務”從云端落地。
此外,我國云災備的自主技術和管理模式亟待創新提升。
“災備建設需要有一個科學的安全觀和發展規劃。兼顧成本和效益,處理好信息安全和信息化發展的關系,擺脫關鍵技術和設備受制于人的局面。”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協調司副司長楊春艷說。
來自銀行、證券、保險、能源、制造等重要行業的與會代表紛紛建議加強跨部門跨行業的協調,大力推進云計算環境下的災難恢復體系建設,提供社會化、集約化、專業化、共享共用的災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