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國華為公司(Huawei)宣布斥資60億美元從博通(Broadcom)、高通(Qualcomm)和安華高科技(Avago Technologies)采購處理器和其他組件。這是華為向美國企業示好的最新舉措。過去幾年,華為一直在努力改變公司的形象,希望從一個不按規矩出牌的龐大、糟糕的網絡供應商,轉變成一家透明、守法和創新的科技企業。但對于這家中國公司的產品安全性,許多美國政府部門仍心存疑慮。此外,思科(Cisco)等美國競爭對手肯定會延續在海外市場的做法,想方設法阻止華為搶奪它們在美國本土市場的份額。
華為北美研發部總經理約翰 羅斯接受采訪時表示,投資于創新是華為改變公司形象的關鍵。同時,他還稱,不論美國是否喜歡華為,他們都不會退出這個市場。筆者近期采訪了羅斯,并參觀了華為的硅谷研發中心,一探華為進軍美國市場的決心。
《財富》雜志(Fortune):華為與美國公司一直存在一些法律糾紛,同時也因為向伊朗和塔利班出售產品而備受譴責。那么,華為打算怎么改變這種形象?
羅斯:人們總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華為和我們的事業,甚至用一種歧視和無知的態度來對待我們。而現在,我們已經開始著手圍繞創新來向外界傳達公司的形象。一方面,人們會聽到各種干擾視聽“雜音”,但另一方面,也會聽到關于華為創新的故事。1999年或2004年的時候,“雜音”中的一些信息或許確實存在,但在對行業運作方式和科技發展趨勢有了真正了解之后,許多假設自然不攻而破。如果當初有人試圖以“保護”之名阻止美國市場使用外國技術,我們今天也就不會有手機網絡了。我們也根本無法建設各種基礎設施,因為這些基礎設施全部來自跨國公司。即便美國自己的公司也覆蓋全球,它們的技術開發工作在其他國家進行,它們的產品制造可能與華為的產品一樣都由同一家工廠完成。即便美國不喜歡華為,華為依然會對美國保持耐心。如果最優秀的技術和最佳創新均源自華為,到那時,美國對華為的排斥將使其失去競爭優勢。我們只不過是諸多跨國企業中的一個,與公眾熟知的那些跨國企業沒有什么區別。只不過,你們對華為的了解還不夠。而我的工作就是幫助外界了解我們是誰,我們在做什么。
目前,華為在北美采取的是何種策略?
幾年前的華為經歷了一段順暢的發展期。公司超乎尋常的表現讓所有競爭對手都感受到了沖擊。但問題在于,如果表現這么出色,公司就不再是追隨者了,對創新的預期值也會提高——因此,必須扮演定義互聯網行業的角色。所以,公司的決策之一是,創新不能僅在中國國內進行。如果公司希望廣泛涉獵從云技術到光電技術的一切領域,就必須制定范圍更廣的創新策略。2010年,我加入公司時,大約只有300人,而今華為美國市場員工已達到1,000人,而且全都是資深技術人才。我們希望成為公司發展的急先鋒。我們不考慮公司之前的或現有的項目,我們只想知道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比如是開發下一代網絡處理器,還是步入云時代。與此同時,公司把美國市場視為最后的新興市場。沒有一家公司會把總部設在一個無任何業務聯系的國家。另一方面,雖然華為仍在不斷摸索和努力適應美國市場,但公司已經在這一市場投入了大量的研發能力。
華為目前在美國市場的經營狀況如何?
我之前將美國市場稱為“發展中”市場,曾引廣泛反響。思科或愛立信(Ericsson)等大部分公司,都將中國視為一個發展中市場,但我們卻認為美國市場正處于發展之中。當然,這并不是說美國市場不夠發達,而是說我們需要學會如何去適應這這個市場,這對我們來說是個新的課題。雖然公司從美國市場獲得的收入流并不顯著,但我們在研發方面卻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去年,單是華為對美國市場的研發投資一項便高達2億至3億美元。公司的終端業務表現不錯,在商店里也可以買到華為自有品牌的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公司的運營商業務也比較順利,不過,與美國四大運營商的合作目前還未能實現。但我們仍在不懈努力。如今,我們已經打入了美國的企業市場。這是一次全新的突破,但華為要想建立起關鍵的客戶群仍需耗費數年時間。
你們的研發中心目前的攻克重點是哪些技術?
最重要的研發目標是云計算技術。數據中心虛擬化是個不錯的主意。但這并非我們研發云計算技術的真正目的。云計算技術的真正目標是,建立一個全互聯網規模的公用環境,而非僅限于數據中心。所以,我們的工作就是重新思考如何步入云時代。我們如何才能實現云技術不僅服務于傳統數據中心的虛擬化,而且廣泛應用于無線接入網絡、無線環境、網絡基礎架構、企業環境等。如果這些都能實現虛擬化,我們就可以開始考慮在互聯網上提供服務。此外,我們也在致力于其他技術的研發,諸如高速網絡、電子教育或電子醫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