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5G技術創新與商業化進程的不斷提速,全球科技巨頭的新一輪競賽,已經如火如荼。
剛剛結束的2016年北京通信展上,5G就已成各家公司競爭相發力的主戰場。無論運營商還是設備商,都把5G的最新技術成果與商用案例作為主打。
它們都明白,這是一場關鍵的戰役。
過去10多年來,為全球信息革命奠定網絡根基的通信行業,自身已經陷入市場滯漲下的零和博弈,激烈競爭之下,提供基礎設備的品牌廠商,已經從15家銳減到僅剩愛立信、華為、中興、諾基亞4家,而且競爭仍在持續,甚至激烈程度還在與日俱增。
與此同時,在這個互聯網向物聯網轉變的關鍵階段,5G產業將要滲透的,已經不僅僅是通信和互聯網市場,而是從工業、農業、商業乃至遍及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并將在不久的將來,創造一個無比廣闊的全新市場。
通信技術變革,向以10年為一周期。而5G的成敗,不僅將關系巨頭們未來10年的進退,甚至將擴展到更深更廣的層面,決定它們的存亡。
勝者有望開拓廣闊藍海,負者難免飲恨離場。
對于行業領頭羊愛立信來說,也同樣如此。
1
在很多行業里,越是具有市場優勢的領軍者,往往越不愿意推動創新。
這些領軍者,往往希望盡可能地維持現狀,確保自身的市場優勢不受動搖,實現利益最大化--雖然很多時候,正是這種思想,令它們自縛手腳,最終被時代拋棄,被創新者取代。
但愛立信并不在此列。
作為一家已經歷經變革興衰風雨,存活140年的公司,愛立信早已經明白了顧步自封的危險,并已經習慣了通過不斷的創新與變革,來確保自身的動力永續,基業常青。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基因,愛立信才能一直保持在行業內的領先市場地位,以及對行業趨勢的透徹洞察,始終走在競爭對手前面。
所以,早在5年以前,愛立信就已經看到了通信企業的未來使命--推動網絡社會的建設,并提出"網絡社會"的發展目標,希望以自己的網絡建設推動力,帶動一個全社會走向真正連接的網絡社會。
如今,不論是5G,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還是人工智能,各個產業領域的發展方向,其實都是通向了這樣一個"網絡社會"的系統生態。
而對于愛立信來說,立足與破局的關鍵點,皆在5G。
從2G到4G,全球市場已經飽和,通信網絡建設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行業的持續增長已經摸到開花板,傳統電信業務的利潤更是日益微薄。即使競爭對手或淘汰破產,或被并購整合,碩果僅存的4家公司也至今仍時刻面對著巨大生存壓力,不得不轉向更多領域,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只有進入5G時代,從過去以手機為中心,關注人和人連接的"互聯網",拓展到以智能設備為中心,萬物皆聯網的"物聯網",在未來0年內實現全球移動數據量(data volume)1000倍增長,用戶數據速率100倍提升,聯網設備數量100倍增長,整個行業才能突破枷鎖,打開新的增長空間,再上新的臺階。
2
這個趨勢,愛立信早已看到,也早已有所行動。
早在2012年,全球各大電信運營商還在全力部署4G網絡時,愛立信就已經開始布局5G研發。包含29個機構成員的5G研發機構METIS (Mobi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nablers for the Twenty-Twenty Information Society),就是由愛立信于2012年領銜發起成立。
此后,愛立信一直依托自身在2G、3G、4G上的積累優勢,不斷發展創新,并與眾多行業、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及運營商進行研究合作,共同推進5G在全球的發展。目前,在全球范圍內,愛立信已經與全球各地的20多家運營商進行5G 合作,處于市場領先地位。
比如2015年初,愛立信就與中國信息通訊研究院(CAICT)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聯合開展5G的研究和開發。
2015年12月,愛立信又與中國移動研究院簽署5G諒解備忘錄,攜手啟動5G聯合研發項目,推動下一代移動技術創新。其后,愛立信已與中國移動在未來網絡轉型和5G研發上達成廣泛合作協議,包括NovoNet 、開放NFV實驗室、NB-IoT、5G RAN架構等等。
先發的創新,讓愛立新的5G業務進展神速。
按照3GPP的時間表,5G新設備頻率和標準達成一致的最后期限是2020年,但就在今年8月,愛立信已經宣布,今年就將開始為運營商提供試用版5G插件,2017年就能夠交付支持商用移動網絡的全部5G插件。
9月23日,工信部宣布,自今年1月份正式啟動的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已經完成第一階段的關鍵技術試驗,包括大規模天線、新型多址、新型多載波、高頻段通信在內的7個無線和網絡關鍵技術,均已完成性能測試。
目前,以上技術已經在技術可行性層面,達到了千兆級網絡速率、毫秒級端到端時延、每平方公里百萬連接等5G場景的關鍵指標。這意味著,5G從實驗室走入千家萬戶的進程,再度向前邁了一大步。
其中,愛立信正是最主要的支持者之一。
在本次北京通信展上,愛立信更已展出了一系列即將或者已經投入商用的產品,比如峰值吞吐量超過25Gbps的5G原型機、新型覆蓋解決方案井蓋基站現網測試、雙頻段無線點系統等等
9月20日,工信部苗圩部長現場參觀愛立信5G原型機演示,并詳細了解愛立信5G測試網絡在多個實用場景下的性能表現后,也不由贊嘆:"愛立信很有實力!"
3
那么,在本屆展會上,愛立信展出了哪些5G領域的最新技術和產品?
(1)5G 原型機
這是愛立信本次展出的亮點之一。它在相同的時間和頻率資源下,采用多用戶MIMO、大規模MIMO以及大量天線(陣列)的波束賦形技術來同時提供吞吐量和能效,峰值吞吐量可超過25 Gbps。
該原型機的大小,只相當于一個隨身攜帶的行李箱,但容量已經抵得上40個LTE載波。借助波束追蹤功能,它能夠追蹤指定終端的位置和運動情況,并且能夠實時從多個波束中,選出相對終端最佳方向的波束,確保用戶在網絡內移動狀態中,仍保持高性能和可靠性。
據透露,目前已有運營商采用該原型機進行了外場現網試驗。
(2)5G 插件
愛立信5G插件是專門針對現有網絡的創新產品。它能幫助運營商在頻譜尚未分配,標準有待通過的情況下,率先部署一些可以快速大幅提升網絡能能,且能平滑演進到5G商用網絡中的先進接入技術。
愛立信5G插件包括:大規模MIMO插件、多用戶MIMO插件、RAN虛擬化插件、智能連接插件、降低延時插件等。它們將于2016開始為運營商提供試用版,并將于2017年開始投入商用網絡。
(3)準5G核心網
愛立信現場演示的能力,包括端到端的5G網絡切片、網絡切片生命周期的管理與協同,以及網絡切片的選擇與部署,從而面向不同的需求,將網絡資源靈活動態進行全網分配和能力釋放,動態優化網絡連接、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益。
4
愛立信相對競爭對手的另一個優勢,是服務,5G業務上也同樣如此。
除了技術和產品本身,愛立信還圍繞不同的場景,進行了更多的5G演示。比如:
(1)5G虛擬現實自動駕駛
愛立信攜手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及中山大學,現場演示了全球首個基于真實車輛的,自動駕駛與遠程遙控駕駛的完美結合。未來通過5G網絡,無人駕駛汽車的反應時延,能從以往的50ms以上,降低到10ms以下,令其安全性極大提高。
北京展廳的參觀者,通過兩個屏幕、分別從司機視角和車外視角,觀看到了一輛位于展廳2200公里外的的汽車,在中山大學校園內外,通過自動駕駛模式順利實現的自動尋線和避讓障礙物。
(2)5G 云機器人
愛立信所展示的亮點,是機器人通過5G云平臺進行平衡的控制。
在人工智能以及機器人領域,平衡控制是一個非常挑戰的技術領域,因為它對傳感數據采集及指令的發送要求非常精準。5G網絡的超低時延,讓人手可以通過操作桿真親地感受到,機器人的力度與手感,這樣機器人的精確控制就能放到云端,既保證了控制效果,又大幅降低了成本,使得進一步的廣泛應用成為可能。
(3)5G無人機
極小的網絡時延,同樣是5G無人機網絡成功實施的關鍵。
愛立信與中國移動江蘇無錫分公司合作在無錫進行的5G無人機試驗,是國家科技重大5G專項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第一例無人機在運營商蜂窩網絡上通過5G技術的驗證。在試驗中,一架無人機連接到概念型5G蜂窩網基站上,并演示不同飛行高度。試驗驗證了端到端的延遲從50ms降低到15ms 的可能性和商業可實踐性。
目前,無人機技術主要用來傳送實時視頻。但在5G的低時延和高可靠環境下,無人機將有更多極具想象力的應用空間。比如結合AR技術,無人機可以實現遠程維修,清理現場,甚至進行機械操作比如鉆孔等,用戶甚至可以實時遠程控制2500公里以外的無人機。
(4)物聯網
5G的一個特性,是對物聯網的廣泛智能連接,提供了遠超現有蜂窩網絡性能的強大支持。
在這方面,愛立信也做了智能停車系統、水聯網、車聯云等多個領域的應用展示。
比如,愛立信的車聯云方案,就整合了車載傳感器數據收集、地理圍欄、遠程控制、隱私與授權、數據暴露、復雜事件處理、大數據分析等多種新技術,可以用于管理整個車隊,實時監控運輸車輛乃至貨物的位置和狀態,從而提高運輸的效率、安全性和透明度。
當然,與比5G+物聯網將為各行業帶來的無限可能相比,目前的這些演示都只能說是剛剛開始。未來,愛立信還將繼續廣泛地展開行業協作,推動5G與垂直行業更緊密結合。
總體而言,在這個5G標準博弈日益白熱化,產品逐漸從實驗室走向商用的關鍵時刻,看完通信展,我們對愛立信的5G創新有了更多信心。
好戲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