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以違反出口管制法規為由,對中興公司采取出口限制。這件事中遠不是什么企業違反了美國法規,而是中美之間政治、經濟角力的一次新的行動。它最后的結果會是中美之間進行要價。
這次事件最后的結果,我們暫且不論,但是在網絡上出現的一些輿論氛圍令人震驚。對于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崛起,美國的態度從來不是心平氣和的接受,通過各種手段壓制中國高科技企業并不鮮見,知識產權官司、反傾銷、337調查,各種手段已經持續多年,只是以往更多是把矛頭指向了華為,這次要找中興的麻煩。這件事決非一件簡單的違規事件,而是面對中國政治上強大和經濟上崛起的政府間角力。事實上,中國政府也不是認為這只是一件違規事件,坐視不管。外交部、商務部都在積極工作,展開磋商,找到解決辦法。我也相信美國商務部也會通過妥協辦法,不至于將此事引入中美貿易戰與制裁戰。
但是我在網上看到太多借著這樣一次事件,擴大和攻擊中興,甚至攻擊中國企業,把這樣的事件歸結為中國企業不守法。甚至也有一些中興的競爭對手,借機有組織的傳播和攻擊中興。我看這不是一個好的苗頭。我相信那些試圖要讓中興更受傷的競爭對手,也可能會傷到自己。
中興被制裁這件事,真是其它企業都守法經營,顯然不是。關于出口限制這事,本身是復雜的法律問題,同樣的事,愛立信也有過,最后結果是支付175萬美元的罰款了事,美國商務部不通知中興,直接出臺制裁。顯然不是當作一樁一般性違規案,而是把這件事擴大,是要向中國政府要價的。
我們眾所周知,美國是判例法的,如果這次最后制裁坐實,那么以后相關事件都可以援引此案,這對中國高科技企業是一個好消息,還是災難性危機?我相信是后者,以為合法經營,是不會違反美國的法律法規的。那是做夢,經營活動所有一些都非常清楚,那是傳統的小生意罷了。在國際舞臺上競爭,面對復雜政治、經濟情況,所有一切都清楚,都能無懈可擊,那不過是騙自己。
今天,被制裁的是中興,明天可能是華為,甚至后天是小米,在國際舞臺上,我們中國企業就是打斷骨頭連著筋,你不可能成為一個美國企業,中國企業的利益是一致的。在這樣的一次事件中,中國企業只有團結起來,支持中國政府在角力中,找到平衡點和解決辦法,減少對中興的傷害,就是減少對中國企業的傷害。
借機擴大和中傷中興,最后可能傷的也會是自己。希望所有的中國企業能明白這一點,看清大局,找準位置。在這個時候少做小動作。這是為中國好,也是為自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