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棱鏡門”時代,在華市場下滑明顯的IT巨頭思科正在尋求新的突破口,而快速崛起的浪潮集團讓其找到了“身份認同”的契合點。成立合資公司,思科與浪潮的合作,與12年前華為與美國3Com公司共同成立華三通訊技術有限公司(H3C,簡稱“華三”)異曲同工。有分析人士指出,在此次合作中,浪潮將借助思科的技術優勢完善自身產品線,提升在互聯網整體解決方案上與華為、惠普等公司的競爭力。
百億投資 浪潮拿首單
跟主席出訪、與思科簽約、隨省長參觀,今年中秋節,身在美國的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很忙,而在萬里之外,他同馬云、馬化騰、劉強東一樣,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
9月22日至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對美國為期一周的國事訪問,并出席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此次訪美,是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后首次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
9月20日,有媒體先行曝光了隨習近平出訪的15家中方企業名單,其中的山東企業家,僅有玉皇化工董事長王金書和海爾集團董事局副主席梁海山,不過事實證明赴美的中企掌門人并非僅限于此。
24日,孫丕恕出現在于西雅圖舉辦的第八屆中美互聯網論壇上,這屆論壇是2005年創辦以來規格最高的一屆,共有來自中美兩國的28位高管參加。有人測算,他們的公司總市值加起來超過2.5萬億美元,相當于中美兩國GDP總和的近1/10。論壇上,孫丕恕就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情況做了發言。
24日晚間,互聯網大佬們與習近平的合影開始在社交媒體瘋傳,他們被網友打上了公司LOGO、標出了市值。合影中孫丕恕站在第三排,而他此行真正的合作伙伴則站在第一排,馬云和劉強東之間,他就是全球第一大網絡設備供應商——思科的董事長錢伯斯。
今年66歲的錢伯斯1995年接掌思科,而思科此時剛剛進入中國市場。此后20年中,思科在中國一路高歌,先后設立思科上海研發中心、思科系統(中國)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思科系統(中國)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并單獨設立了大中華區。
此間,錢伯斯分別于2007年、2008年、2015年三次訪華,2007年訪華時他曾宣布將在華投入160億美元開拓市場,而今年來華又宣布將追加100億美元的投資。據了解,與浪潮集團的合作,正是這筆投資的開始。
作為參股方成立合資公司
據浪潮集團提供給山東商報記者的信息顯示,此番與思科簽署的是一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首期共同投資1億美元,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中浪潮占股51%、思科占股49%。據了解,這是浪潮集團首次與外資企業在華設立合資公司。
浪潮集團表示,雙方合作范圍主要包括網絡、數據中心建設、云服務、物聯網等領域的產品及技術,將致力于為信息基礎設施、云中心、智慧城市及大數據等領域提供先進的技術、產品、方案和服務。
孫丕恕在簽約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次合作開創了兩國企業合作的新模式,將為中國信息化建設提供自主、高水平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構建安全、可信的信息基礎設施,同時為中國信息產業注入新活力,優化中國信息產業鏈,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
錢伯森也出席了當日的簽約儀式,但未就合作做公開評論。不過當日,思科首席執行官羅卓克,卻在個人博客上發表了一篇十分應景的文章,題為《植根中國放眼未來》,直言對于此次合作充滿信心。“今天,中國在我們的全球業務中約占3%的份額,鑒于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們相信這一數字在未來會有顯著增長。”羅卓克在博文透露,其六月份訪問中國期間,曾與客戶和重要政府部門重點探討了如何借助獨特的合作伙伴關系為客戶提供獨一無二的解決方案。
在華市場冰火兩重天
不過,思科在華市場的現狀并沒有羅卓克所言那么美好。受“棱鏡門”事件影響,在過去兩年中,中國政府加大了對國內技術發展的投資和本土IT 設備的采購,美國科技公司在華業務遭遇寒冬。
作為全球路由器、交換系統銷量第一的廠商,思科曾是中國構建互聯網主干伊始時的主要網絡提供商。但從近期市場數據看,其在華市場境地已經大不如前。
IDC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思科在中國網絡設備銷售額僅為2013年上半年的81.3%,市場份額從28.5%下降到了19.4%,與之相反,華為、銳捷、中興等國內廠商的市場份額從27.2%提升到了46.3%。調研公司IHS 則表示,2015年第二季度,思科的路由器產品在華市場份額僅為10.8%,華為占比則上升至67%。“思科要想擺脫在華市場的困局,僅僅依靠加大研發與市場投入,并不能解決諸如身份認同、技術研發與服務本土化等根本性問題,他必須要另辟蹊徑。”有分析人士這樣評價思科所面臨的困境和必須要做的突破。
與之相反,有國資背景的浪潮集團近兩年的發展可謂風頭正勁。據大公國際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5 年3 月末,浪潮集團在中國 x86 服務器市場位居首位,同時,天梭 K1 服務器的研發成功,使浪潮成為全球具備關鍵應用主機研制能力的5家企業之一。
在浪潮集團最為強勢的煙草行業和政務市場領域,據公開信息顯示,2014 年,浪潮集團在煙草行業的市場占有率繼續保持第一位,實現覆蓋全國29 個省,同期電子政務行業的相關產品及服務已覆蓋28 個省,省域覆蓋率達到90%。
對于思科與浪潮的合作,上述人士分析認為,“思科需要一個‘國產化’的身份,或者說是一個被中國市場認同的身份,以收復近兩年在中國市場的失地,而浪潮在服務器、存儲和軟件領域已經做得風生水起,獨缺網絡這一條大的產品線,有了它就具備了全產品線能力,就能開足馬力進軍云數據中心市場了。”
打造下一個“華三”?
思科與浪潮的此番合作,很容易讓人回想起13年前華為與美國老牌IT設備制造商3Com 的合作。
2003年,思科在華風頭正勁,為對抗其在數據通信業務上的優勢,任正非掌舵的華為宣布與美國3Com聯手,雙方成立了合資公司華三,在華三中,華為、3Com分別持股51%和49%,這與浪潮和思科在合資公司中的股權比例一致。
華三成立后,華為不斷向其傾注企業網、交換機、路由器等業務,華三也因此成長較快。此后,華三股權經歷多次變更并被惠普集團全資收購,而今年5月,紫光股份又斥資25億美元收購公司51%股份,成為控股股東。“思科與浪潮的合作,可能會參考惠普與紫光的模式,惠普把旗下的華三和服務器/存儲等硬件部門的控股權出售給了紫光,但它同時保留了相當高的股權比例。”有業內人士認為,思科將可能把在華業務打包出售給浪潮,并且向浪潮進行投資。
而有熟悉浪潮業務情況的業內人士分析稱,由于沒有網絡產品線,以前浪潮在與華為、惠普等廠商的競爭中不免束手束腳。與思科的合作,會幫助浪潮完善自己的基礎架構產品線,更方便浪潮為用戶提供一攬子整體解決方案。
“在這方面浪潮不是沒有努力過,2013年就和國內網絡設備商銳捷進行合作,不過浪潮想要的不僅是成品,更想要的是一份完全的技術。”該人士預計,前期雙方合作的行業將集中在政府和金融,而未來將聚焦數據中心市場,數據中心交換機將是雙方合作的重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