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華為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在美國最為人熟知的中國手機品牌。它在電信領域處于全球領先的地位,但始終未能成功攻破美國市場。究其原因,是因為十年來華為不斷遭受美國懷疑,美國政府認為華為可能會危害其國家安全。未來華為會采取什么措施?還要多久它才能成為美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中堅力量?為了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華爾街日報》副主編白佩琪近日采訪了華為高級副總裁陳黎芳。
以下是采訪的主要內容:
成功的秘訣
WSJ:華為在網絡設備和手機領域均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近年貴公司65%的營收來自海外,但不是美國。“安全門”幾乎凍結了華為在美的發展,你認為華為要實現快速增長,還欠缺些什么?
陳黎芳:如果你想問的是成功秘訣的話,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華為重視研發投資、技術和創新。在過去十年里,我們在研發、技術和創新上的支出高達250億美元。
其次,我們看重管理。當華為還是一家小公司的時候,創始人任正非曾說過:“我們可以學,學習其它公司的管理經驗”。所以,我們一直大力投資管理。
最后是華為特有的員工持股機制。這個機制讓員工也能享受到企業成功的好處。約8.4萬名華為員工持有公司股票,雖然最大的股東是任正非先生,但他的持股比例也只有1.4%。
WSJ:2012年,美國國會認定華為可能危害美國國家安全,你們打算如何更正這種“偏見”?
陳黎芳:這是沒有任何事實根據的指責。全世界有30億人使用華為的設備和解決方案,而我們在安全上一向記錄良好。今后,我們會繼續為維護網絡安全而努力。
事實上在過去兩年里,我們已經做了很多努力。安全是華為每項技術、每個產品、每道工序的核心。我們在安全技術上投資巨大,在未來的5G、智能手機相關的安全技術上也做了很多投資,以確保這些手機不會被黑客攻擊,確保用戶保存在手機上的數據是安全的。
WSJ:華為在歐洲市場成績不錯,但你們能保證中國政府沒法篡改那些設備的網絡么?
陳黎芳:中國政府從來沒有要求甚至暗示過華為做任何事。
我們有自己的原則:“不假定任何事情,不相信任何人,檢驗所有東西”。所有華為的產品都會經過嚴格測試和檢驗。例如,我們銷往英國的設備,英國政府檢測機構也會對其進行檢測,并將結果反饋給我們。
進軍美國
WSJ:你確信華為能利用網絡設備很快打入美國市場么?
陳黎芳:不會很快,攻克美國市場需要的時間,比亞洲和歐洲市場都長。過去,我們對美國市場參與的不多,多數美國人不知道有華為這樣一家公司。現在,我們必須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讓他們更多地了解華為。
WSJ:能談談華為的研發么?現在你們公司最專注的是什么?為什么說中國正在創新曲線背后?
陳黎芳:創新取決于四個要素。第一是市場。只有有潛力的大規模市場才能吸引更多企業前來投資,中國就是如此。
第二個因素是人才。你需要具備良好的人才儲備,這些人能提供好點子。中國每年都有大量畢業生,這是中國的優勢。
第三個因素是經濟發展。一個國家的經濟能保持可持續發展是吸引投資的關鍵,中國現在的經濟形勢十分不錯。
第四個因素是機制。美國有最好的創新機制,因此能激勵這么多人和公司不斷創新,而中國在這方面也有不錯進展。
WSJ:上周馬克·扎克伯格在清華大學的演講成了頭條。你覺得這能提高Facebook進軍中國的幾率么?
陳黎芳:我非常佩服他能講一口流利的中文,不像我,我就沒有辦法用十分流利的英文與人交流。我沒用過Facebook,所以不知道它的用戶體驗怎樣。不過我兒子用,他倒是常常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