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投資8億美元在武漢建立了一家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研究機構。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給全球企業生產流行電子設備的工廠,而中國自己的科技產品卻很少被認為有什么優勢。
現在,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中國的科技公司正日漸向市場領先企業發起挑戰,同時也逐漸開始引領電信、移動設備和在線服務的趨勢。
一方面,中資科技公司在規模龐大的本土市場上努力遏制知名度更高的全球競爭對手,另一方面,它們正在聘用硅谷的高管,并通過以國際體育明星和名人為形象代言人的強大營銷攻勢擴張海外市場。
在全球許多地區,中國企業仍面臨消費者認同度方面的問題,這些地區的消費者認為,中國企業的產品質量和可靠性不及其他企業。一些外國競爭者指稱,中國政府通過補貼、低成本融資和操縱匯率給中國企業提供了不公平的優勢。
中國科技企業嶄露頭角
不過,中國和西方企業的許多高管認為,中國科技業積累的專業技術、人才和財力正在達到一個臨界水平,這些因素的綜合影響將改變全球科技業未來的實力架構。
普華永道的合伙人萊特(Colin Light)表示,中國企業向來是迅速的跟風者,但現在已開始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創新。
中國科技業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研發投資的日益增長。美國機構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去年12月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今年用于研發的支出可能會達到2,840億美元,較2012年增長22%。相比之下,美國同期的研發支出僅增長4%,至4,650億美元。該機構預計,到2018年,中國在研發方面的支出將超過歐洲,到2022年將超過美國。
從 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中,中國電信設備巨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簡稱:華為)的年度研發支出從3.89億美元增至54.6億美元,增長了十三倍。按營業收入排名,華為是全球第二大電信設備供應商,僅次于瑞典的愛立信。
周躍峰(Peter Zhou)在2000年走出大學校門后就進入華為工作,當時該公司的上海研究所只有幾百名員工,擠在一個辦公室里。每個周三晚上下班后,周躍峰都和其他年輕的工程師一起“充電”學習,有時還使用美國的大學課本做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