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2013年營收在2400億人民幣左右,由于成績喜人,孟晚舟在昨天華為業績發布媒體會上也格外自信。雖然2013年營收同比2012年增長8%,但華為的增速已經放緩,似乎到了一個瓶頸期。分析財報不難發現,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是新的增長點,作為一家危機感很強的企業,接下來華為將通過什么方法打破瓶頸呢? “我們正在加大向一線的授權,讓聽得見炮火的一線組織和員工更有責、更有權。”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女兒、華為公司CFO孟晚舟在接受網易科技采訪時說。
據孟晚舟介紹,華為的這項“放權”行動,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在一線做項目的組織,公司的管理成本明顯降低,業績也因此受惠。
華為1月15日公布的未經審計的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華為公司在全球的銷售收入預計將達到2380-2400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增長約8%;同期,華為公司的營業利潤預計將達到286-294億元人民幣,營業利潤率提升約3個百分點。
“華為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消費者業務和企業業務的快速增長,以及內部管理運作成本的降低。”孟晚舟說,通過簡化管理,向一線放權,整個公司的運營效率得到提升。
增長點在哪
按照華為披露的業績預期,在2013年,華為公司的三個主營業務的銷售收入都實現了同比增長,其中,運營商網絡業務增長5%,企業業務增長32%,消費者業務增長17%。
三個業務對比來看,雖然運營商網絡業務的增長遠遠低于另外兩個新業務,但由于基礎龐大,它仍然是華為整體銷售收入的主要力量,占比約70%,而且大部分收入來自全球TOP50的電信運營商。
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營商網絡業務中,其收入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其中,賣網絡設備的收入已經從2012年的66%降至2013年的63%,而服務和軟件收入的比重由2012年的34%上升到2013年37%。
除了運營商網絡業務中的服務和軟件之外,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這兩個新業務已經成為了華為公司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消費者業務去年盈利不錯,企業業務目前還在虧損,但它們已經成為了整個華為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的重要推動力。” 孟晚舟預計,華為公司在未來幾年仍將維持10%的復合增長率。
風險怎么控制
在孟晚舟看來,華為公司要想在全球ICT行業復雜的競爭環境中抵抗風險、保持穩健有效的增長,就必須加大對基礎技術的創新投入。
據孟晚舟介紹,在4G領域,華為目前已有466項核心專利,位列行業第一;在2018年之前,華為還計劃投入6億美元用于5G的創新和研究。
按照行業內的經營,核心專利是科技公司在全球競爭的重要武器。要抵抗在行業競爭中可能出現的風險,華為公司不僅需要持續的研發投入,更需要降低內部管理的運作成本。據了解,華為在2013年已經開始實施組織變革,向一線放權,“讓聽得見炮火”的一線組織更有責、更有權。
全員持股的激勵
作為一個成立26年的、有15萬員工的民營企業,華為一直用它特有的文化吸引著中外員工為它“賣命”,比如具有華為特色的“虛擬股”制度。
據了解,虛擬股,也叫虛擬受限股,是華為授予員工的一種特殊股票。擁有虛擬股的員工,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分紅,以及虛擬股對應的公司凈資產增值部分,但沒有所有權、表決權,也不能轉讓和出售,當員工離職時,股票由華為回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