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偉大的變革,都重新定義了一個新的時代。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萊特兄弟、保爾·貝恩、馬丁·庫帕、史蒂夫·喬布斯、埃里克·施密特……他們創造了電燈、飛機、互聯網、移動電話、智能手機、云計算,他們成就了最偉大的技術變革,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重新定義了人類未來的生活。
技術的不斷革新會為偉大的變革積聚力量,但只有那些勇往直前的創造者可以引領這種力量轉化為開啟新時代的“鑰匙”。網絡的未來將由誰重新定義,會是華為嗎?
在正式進軍企業業務的第三個年頭,華為網絡無疑已經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蛻變。這并不僅僅是因為今年華為發布了更多的新產品、召開了首屆華為企業網絡大會(HENC),而是在企業網絡市場,華為對自己角色的重新定位。
“創造者勇往直前,越過那些因循者,將新價值凝刻在新的價值表上。”華為企業網絡產品線總裁劉少偉用尼采的這句名言,結束了他在HENC上的演講。這句話似乎在暗示:華為要做網絡技術領域的“創造者”,而不再是“因循者”。
成為“創造者”的機會
在首屆HENC上,華為談得最多的并不是它的“傳統”優勢,而是最新的技術SDN。“把 SDN的架構引入園區網”、“通過SDN架構,解決傳統廣域網絡帶寬利用率低的問題”、“構建核心簡單、邊緣智能、彈性可擴展的可平滑演進的SDN架構數據中心網絡”、“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全網協同安全方案”…… 盡管今年是SDN話題最火熱的一年,但如此密集地探討SDN等新技術的廠商依舊非常少見。不僅如此,在每一個議題背后,還對應著華為已經正式發布的SDN 產品和解決方案。
在整個業界對SDN尚抱以謹慎觀望態度的當下,這個一貫風格穩健的企業為何會熱衷于引領SDN的潮流呢?
思科幾乎引領了網絡領域近20年的技術變革,但讓整個業界明確SDN將是下一代網絡發展方向的卻不再是思科。SDN來自大學的研究機構,它被整個網絡技術領域所看好,是因為SDN的思想可以解決當前及未來網絡所面臨的大多數問題,而整個業界恰恰也在探討下一代網絡的演進方向。但SDN起初只是一種“不接地氣”的構想,既缺乏技術實踐,又缺乏對用戶實際需求的理解。這些問題讓SDN成了一條新的起跑線,網絡設備廠商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沒有誰在這個市場具有所謂的先天優勢。而如何從現有網絡逐漸過渡到基于SDN架構的下一代網絡,則需要“創造者”們的貢獻。
或許,面對下一代網絡,華為所看到的,正是它從行業的“領導者”變身為“創造者”的機會。
那些讓SDN改變網絡的創新
2008年,網絡業界學術會議的主題幾乎全是云計算。從去年開始,這類會議的主題就變成了SDN。當前,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深刻影響的變革主要集中在移動化、云計算、大數據、社交網絡、物聯網的發展上。新技術由此層出不窮,新業務由此層出不窮,IT基礎架構變化顯著,但網絡卻并未做好迎接這種發展趨勢的準備。SDN被視為最有希望的出路,然而讓用戶接受這種網絡架構的顛覆性革新卻異常困難。
對于SDN,用戶最多的疑問常常集中在:我們為何要冒風險接受這樣一個全新的網絡架構?它對我們關心的業務有何價值?如果我們真的需要,能不能在現網中逐漸演進?
顯然,SDN不能是一個理想化的產物,它需要讓用戶在不知不覺中體會到它所能帶來的巨大改變。所以,關于SDN的技術創新,難點絕不在就SDN做SDN,而是如何讓用戶“用”更好的網絡。華為對SDN的創新,恰恰詮釋了這一理念。
“下一代網絡,是一張業務隨行的網絡。”劉少偉如是詮釋了華為對下一代網絡價值的理解。長久以來,網絡設備廠商關注的是單點的“連通性”,很少站在用戶業務的角度看網絡問題,更很少從全網對業務支撐的角度審視網絡問題,這讓硬件定義的網絡難以適應業務的快速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