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背常理的背后,一定有其隱秘的故事。今個兒打算從華為說起。
最近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華為不上市的原因之一在于公司一旦上市,可能會讓很多員工一夜暴富,從而影響到員工的奮斗精神,也會引起中高層管理人員的流失。并引用華為總裁任正非內部講話精神:華為董事會不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而堅持以客戶利益為核心的價值觀,驅動員工努力奮斗。輪值CEO表示,只有華為的這種股權結構可以做到不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我對此感到很詫異!前段時間,梁穩根(三一重工)也經常說一些出格的話,比如“把三一交給黨我非常高興,生命都是黨的”、“黨員娶的老婆都更漂亮”,這番話出自一位杰出的企業家,也令我感到很迷惑,背后或許有隱情吧,后來借搬遷總部三一重工才把一部分隱情婉約披露出來……
市場經濟年代,我認為存在三點最基本的共識:兄弟們搭伙出來做點事業最終要落實到榮華富貴,打天下是第一步;基于股權的企業治理是為了兄弟們在分手或退出時更為文明,上市是最透明的方式,不至于兵戎相見;企業的目標天經地義是股東利益最大化,這是經濟學上的萬有引力定理。但是,華為說這三點共識都是不對的,要搞“灰度反資本”主義:有股份的不能占有、能占有的只有一個人,這個比例還很小。到底蘊藏著什么邏輯呢?
權力傳承的魔咒,偉人都不易克服
權力傳承這個問題太過忌諱,我準備講一個偉人的故事。華為也是由偉人領導的革命事業。
孫中山為什么沒指定接班人?當變臉比翻書都快的軍閥馮玉祥兵變把曹錕給抓了,電邀孫中山北上主持政務,孫中山當即到北京上任。但路途就病倒了。從發現肝癌到死亡只給了他一個半月的時間,他自己是醫生,深知時日不多,從黨國的最高利益來看,此時此刻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是從三大弟子汪精衛、胡漢民、蔣介石中指定一個接班人,安排其他人效忠和完成接班程序,哪怕舉行黨內緊急民主選舉也行,但是孫中山并沒有這樣做,他在做些什么呢?他在等他的三大弟子有一人推薦孫科接班,接替總理位子。時代已經是民國了,自己強行指定兒子做接班人肯定貽笑大方的,但只要有一人提出,另外二人便只好隨聲應和,孫中山便可以“托孤”,結果沒有一個人主動推舉,孫中山很憤怒,就撂挑子了,總理遺訓中對接班人這重大事項根本就不提,臨死前留下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這是說給他自己聽的,眼看著自己的霸業即成,突然間就要死去。如果孫科繼位,我想應該是“劉備白帝城托孤”的重演了。
那為何汪精衛胡漢民蔣介石三人沒有一人提議孫科接班呢?首先,汪精衛當時還是一個書呆子,他認為孫中山的革命是真誠的,不是為了孫中山個人的權力,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汪精衛認為,如果提議孫中山的兒子接班當總理,那是對孫中山的侮辱。所以,汪精衛沒有提議孫科。最了解孫中山心理的是胡漢民,孫中山對他都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了,如果胡漢民提出孫科接班當總理,汪精衛與蔣介石無法反駁。胡漢民是有野心的政治家,他知道孫中山不死,孫中山聽他的;孫中山死了,江山就該歸他。所以,他就不提孫科接班的話題。蔣介石自認軍隊在自己手里是遲早的事,自己的黃埔弟子才是貨真價實的實力,他當然不能容忍孫科接班。
孫中山臨死前的一個半月時間內,他頭腦清楚得很,他不甘心自己給別人作嫁衣。但孫科已沒有什么機會,所以,他死前最后一刻只跟廖仲愷的妻子何香凝“托孤”,托的不是孫科,而是宋慶齡。他求何香凝夫婦善待宋慶齡……
這個故事到這里暫告一段落,教科書上有另外一個說法,你愿意相信哪一個?
任正非是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人物。傳統文化的復雜性,也會深深進入任正非的思想之中。徐直軍這段話,我的理解是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向公司和領導人效忠;另外一個是,堅稱公司不上市,從制度和思想上,確保隊伍團結一致,告誡其他團隊弟兄們不得套現離隊。
華為的管理制度,趨于守成和制衡
華為EMT主席采取輪值制,去年又推出CEO輪值制,共設三位輪值CEO,三位高管輪流擔任CEO,每半年輪換。平時,三個人各自有分管領域:一個是管人力資源委員會,一個是管理戰略與發展委員會,還有一個就管財經委員會,也就是公司的人、財、事,這三個是固定分工。而輪值CEO則是三個人中,輪流一個人做一段時間的老大。
三人CEO輪值制是不是類似于孫中山三大弟子的制衡模式?雖然說孫中山死后蔣介石的北伐才使得國民黨當權,但孫中山在世時,就已經按照制衡的模式安排三大弟子,三足鼎立,互相掣肘,效忠自己一人,三人都無法奪權。論資格,汪精衛領先;論謀略與威望,還屬胡漢民,因為孫中山晚年自己都承認他聽胡漢民的;論軍權,顯然在蔣介石手中。按照孫中山的經歷,他應該知道如果不指定接班人,國民黨立刻分成三派,最大的可能是國民黨在打下天下前內訌而夭折,事后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也確實走向了分裂,胡漢民說老大死了,你們都得聽我的,聽者寥寥;汪精衛先在廣州和孫科倒騰,后在武漢單獨倒騰,最后投靠日本人做了漢奸;蔣介石結盟宋美齡,以及利用槍桿子搞掂了這一切。以這個線索來理解孫中山去世后黨內十年紛爭,是不是更為一目了然?
徐直軍說:華為再過10年、20年,如果說輪值CEO制度一直在轉,而且轉得華為公司很好,那么大家就會說華為的輪值CEO制度是成功的;如果說最終轉得華為沒了,那肯定是失敗……至于華為能不能成功,只有神仙才知道。”這段話說得非常虛弱。我的理解卻是,輪值CEO制度現階段運作正常的唯一原因,是任正非像神一樣的存在。輪流坐莊這事只存在于悟空和玉帝老兒的口水戰中,堯舜禹的禪讓都是假象。相比之下,聯想柳傳志就做得很輕松,一開始就沒有“家天下“這一束縛,所以很早就開始培養接班人,其他跟著自己打天下的兄弟們也都得到了極好的安排:該上位的上位、該拿錢走人的拿錢走人、該分家的分家,妥妥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是因為任正非還在,這種輪值CEO集體負責的制度,很難做出任何有風險的重大決策。反倒是不斷會有人想借助有風險的重大決策來翻盤,推翻整個制度。這種制度,根本上就不穩定,需要不斷維穩和肅清另類。
手機消費者市場群龍無首,出現千載良機
按照輪值CEO的說法,以及一些制度設計,華為隱隱有忠臣輔國的治理傾向,如果僅僅是網絡設備這等大局已定的領域,這種偏向守成、維穩的做法是正確的。但華為想要做好消費者BG,客戶從幾百家運營商擴展到幾十億的消費者,已經是不一樣的世界。
華為這樣一個龐大的華為帝國,一劃為三,網絡設備,企業,消費者。在這三者中,消費者才是日后真正的引領者和牽引力!全世界所有的電信運營商都將在他們內部的核心網絡上來迎合消費終端的變化和反作用,即智能消費終端反作用于網絡設備。反過來,諾基亞(西門子)、摩托羅拉因為在終端市場失去領導地位,導致運營商的網絡設備供應也進攻乏力,它們現在都快從運營商供應市場清退完了。華為已經在運營商網絡設備領域獨步天下了,如果華為能在消費者市場再一次強大起來,網絡供應與終端設備形成關聯、互相策應,那么電信運營商則成為華為的電信牌照馬甲,而電信運營商所謂智能管道提供商的定位都站不穩。他日風云際會,定能宇化為龍,十年后的電信市場變局,我們相信任正非已有謀劃,比如,華為已經在海外開始接管中小電信運營商的整個網絡運營了。
全球來看,智能終端產業鏈的分工合作亦會按照電腦、彩電的產業模式向中國大陸轉移,最終,中國大陸必定會有本土智能手機消費者品牌脫穎而出,反過來征伐全球。在喬布斯羽化成仙之后,智能手機產業群龍無首,三星崛起的速度加快。《周易》言“群龍無首,吉”,這個話頭告訴世人的是,在思想精神、科學創新之域,失去了終極裁判者,就會價值多元,道并行而不相悖,稱之為“吉”。世上沒有強有力的控制者之后,就意味著群雄并起的時代即將到來,這個機會窗口期并不長。
現在華為的疆土遼闊,但遠非天下已定。華為要打下消費終端的全球市場,是依靠忠臣輔國,還是良將開疆擴土呢?華為消費者BG已經開展了足夠的試錯實驗,余承東合適嗎?這是一個關鍵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