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7月,我國已分配IPv6地址用戶數達到14.42億;市場占比較大的LTE移動終端,均已支持發起IPv6地址請求、獲得IPv6地址,并能支持IPv6應用。
同時,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LTE核心網總流量達4372.06Gbps,IPv6流入流量平均占比達10.25%。
因此,目前已經進入IPv6+階段、如何把IPv6的能力豐富起來的階段。所謂“IPv6+”,是以SRv6、網絡切片、隨流檢測、新型組播和應用感知網絡等技術為代表,結合智能化的“網絡自動駕駛”創新技術,可以滿足萬物互聯、千行百業上云帶來的多云一網、智能聯接、智能運營、智能運維等需求,實現真正的網隨云動、萬物智聯。
IPv6+的三個階段
推進IPv6規模部署專家委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2019到2020年的階段,中國IPv6能夠跟世界的平均水平同步發展,但僅僅是地址不夠用,這一個需求并不足以成為推進IPv6發展的動力,所以我們成立了IPv6+技術工作組,去挖掘IPv6更多的潛力,創造性地提出了‘IPv6+’。”
鄔賀銓指出,IPv6+創新體系主要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 第一階段是網絡編程能力(2020-2021年),網絡簡化,部分自治網絡,SRv6/BE/TE/Policy業務快速發放,靈活路徑控制。
· 第二階段是用戶體驗保障(2021-2023年),體驗保障,有條件自治網絡,網絡切片、隨流檢測、新型組播等大規模網絡分片,體驗可視,體驗最優。
· 第三階段是應用驅動網絡(2023-2025年),應用感知,實現高度自治網絡,應用感知網絡,應用驅動網絡編程、網絡逐流SLA保證。
中國聯通:2020年會進一步探索全業務統一承載和基于SRv6的業務鏈
中國聯通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唐雄燕表示:“未來IPv6+的愿景是通過增強網絡智能來感知算力,調度服務,使能云網融合從1.0走向2.0,最終實現算網一體。”
據介紹,SRv6是基于Native IPv6和源路由的新一代網絡協議,為網絡編程和算力網絡的實現提供了創新平臺,通過三層可編程空間,使能運營商網絡“Network as Computer”和“Network as Service”。
因此,SRv6技術是面向未來的承載網目標技術,利用IPv6地址可聚合性及天然可達性,將給協議簡化、跨域專線、網絡運維方面帶來極大的優勢。另外,通過SRv6的可編程能力,還可以激發承載網更多潛力。
去年底,中國聯通聯合華為在雄安打造了業界第一個基于SRv6 + FlexE 技術的綜合承載網絡,實現了全球第一個SRv6在5G承載網的應用。“今年中國聯通會進一步探索全業務統一承載和基于SRv6的業務鏈。”唐雄燕說。
中國電信:針對5G SA網絡引入IPv6單棧引入
目前,中國電信天翼云已經完成了全面的改造,分布在全國的144個資源池支持了IPv6;智能家庭網關IPv6支持率達到92%;物聯網已經開啟IPv6的服務。
同時,中國電信創新性的提出了基于IPv6終端的編址、標識、安全驗證管理等關鍵問題,目前系統已上線并可向全國的政企客戶提供服務。
不過,IPv4和IPv6雙棧階段并沒有解決IPv4地址短缺問題,特別是兩套協議棧維護成本高,因而中國電信針對5G SA網絡開展了IPv6單棧引入的技術方案,從用戶面、承載面以及控制面分別推進。
此外,中國電信積極推動SRv6在城域網、骨干網和移動網等場景和應用的部署。據了解,今年上半年,中國電信在承載5G SA網絡的STN設備上,全面部署了跨廠商的SRv6, FlexE等,已經實現了SRv6在全國的基本覆蓋。
今年5月,中國電信首張基于SRv6的多云交換智能IP專網,實現上海電信公有云資源互聯;同時通過iMaster NCE網絡云化引擎(以下簡稱“NCE”)實現業務自動化部署,企業上云專線開通時間由周縮短至天,滿足中小型企業快速入多云的業務訴求。
中國移動:牽頭制定SRv6頭壓縮創新方案取得業內共識
目前中國移動的移動網絡IPV6流量占比達10.1%,較年初提升6.5pp;固定網絡IPv6流量占比達2.4%,較年初提升1.1pp。因此,后續中國移動將會對5G基于SRv6技術的云邊網融合承載方案進行探索。
其實早在2019年,中國移動在廣東移動CMNet省網開展SRv6原生方案試點驗證。通過試點發現,SRv6-BE可以有效解決MPLS業務機制下跨域的難題,提高開通速度和維護效率。此外,SRv6的指定路徑能力,可以賦于網絡差異化服務能力,為用戶提供確定的路徑和時延。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移動牽頭制定SRv6頭壓縮創新方案:G-SRv6,目前這個方案取得很多國內外廠家的共識。通過頭壓縮技術優化,可以將SRv6報文的封裝效率提升3-4倍,同時降低報文處理對芯片的要求。